扶贫|贵州毕节“后搬迁时代”就业故事: 务工一人,脱贫一户
图片
“贫穷” , 一度是贵州省毕节市难以摆脱的标签 , 最多时超过260万的贫困人口 。 得益于精准扶贫 , 到2019年底 , 毕节市贫困人口已减少到12万 , 预计2020年将全面实现脱贫 。
与之对应的另一组数据:4年来 , 毕节28.48万深居大山 , 被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威胁的贫困村民 , 经过异地搬迁 , 在城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
毕节市扶贫办主任刘敬东表示 ,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具有毕节特色的脱贫之路 , 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之策 。
刘敬东说 , 易地扶贫搬迁并不是简单地“一搬了之” , 而是要“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 现在“搬得出”已经实现了 , 如何才能“稳得住”?就是要通过就业、产业、政策兜底来提高搬迁群众的收入 , 而就业则是最大的抓手 。
图片
位于毕节市威宁县五里岗易地扶贫安置点的一家就业扶贫车间 。
采访人员日前在毕节采访 , 抓取了几个就业故事 , 这里面有政府的支持 , 有企业的帮扶 , 也有贫困户自主创业的尝试 。 同时 , 也看到了搬迁农户们努力适应城市生活 , 在观念上的转变 。
“菜鸟”老板的用人“尴尬”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一排临街的扶贫车间里 , 孔维怀穿着件黑白几何图形的衬衣 , 一下子就从人群里跳脱了出来 。 戴一副黑框眼镜 , 干干瘦瘦的他曾是燕子口镇龙洞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 2018年6月搬迁到柏杨林街道的阳光新城社区 。
图片
6月5日 , 柏杨林街道的扶贫车间里 , 孔维怀在教一名刚入职的聋哑人陈双凤绕线圈 。
柏杨林街道 , 距离毕节市区8公里 , 是毕节市易地扶贫搬迁单体规模最大的安置点 , 34个乡镇共搬迁来29381人 。
孔维怀搬来的早 , 算是老住户 。 “贫困户也要吃喝嘛” , 面对“凭空”多出来近3万人的广阔市场 , 他做起了送水的生意 。 结果干着干着发现送水的比喝水的还多 , 于是他琢磨得自己干 。
以前他在吴江、东莞等地电子厂打工 , 通过老朋友 , 他拉到了给江苏两家大厂代工平衡电感线圈的业务 。 “电磁炉、电风扇、空调、冰箱都需要用它 , 很有市场 , 订单根本不愁” 。
靠朋友资助 , 孔维怀交了40万元磁芯的押金 , 又花了100多万元购置了设备 , 今年4月27日成立电子公司 , 当上了柏杨林街道一家扶贫车间的老板 。
图片
孔维怀的公司给江苏的两家大企业做平衡电感线圈 , 电磁炉、电风扇、空调、冰箱都需要用它 , “很有市场 , 订单根本不愁” 。
孔维怀敢开公司 , 看重的另一点是政府对“就业”的重视 。 街道办提供厂房 , 免租金三年 , 只用交物管费和电费 , 这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
孔维怀厂里的100多个计件工有70%是居家就业 , 家里安装了制作平衡电感线圈的设备 , 只要从孔维怀的就业扶贫车间领取材料 , 就可以回家生产 。
“居家就业” , 单从字面上理解 , 是一种非常适合安置点的就业形式 , 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耽误 。
计件工大多数是中青年妇女 , 年龄在二十多岁到五六十岁 , 遇到问题 , 孔维怀会通过视频 , 让师傅教授怎么处理 , 如果视频解决不了的 , 他就自己上门去教 。
张帮巧的丈夫在外省打工 , 她自己带着三个孩子在家 。 她每天一早起床给三个孩子做饭 , 到八点把孩子送到附近学校上学 , 上午大概用两个多小时做平衡电感线圈 , 下午再做几个小时 , 然后接孩子 , 做饭 。 张帮巧手脚利索 , 一天做三四百个件 , 能收入一百多元 。
推荐阅读
- 安阳市政府|安阳市消费扶贫活动月暨安阳县“消费扶贫推介日”拉开帷幕 现场完成12万交易额
- 贵州|跨界融合,各界精英走进夫子蜂
- 扶贫|就业扶贫“小车间” 承载脱贫“大梦想”
- 消费扶贫取得新进展 采取措施有效对接消费扶贫供需两端
- 李子树|扶贫印记|李子树结出“金疙瘩”建卡贫困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 山货|让“山货”变“翘货” 四川广元苍溪“消费扶贫·供销超市”开业
- 贵州|瓦科新材料(贵州)分公司盛大开业!
- |2020“创客中国”贵州省决赛落幕!贵阳五个项目进入“省六强”
- |漯河市纪委通报3起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 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来标注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