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误险骗保案|“延误险骗保案”进展:系多次伪造延误材料 有人出价1万求带撸险


6月12日 , 南京鼓楼警方在其官方微博通报称 , “南京警方破获女子利用航班延误骗保300多万元”的案件 , 经查证 , 2015年以来 , 犯罪嫌疑人李某多次伪造航班延误证明等材料 , 虚构航班延误事实 , 骗取巨额保险金 。
延误险骗保案|“延误险骗保案”进展:系多次伪造延误材料 有人出价1万求带撸险
本文插图

“目前 , 检查机构已提前介入 ,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南京鼓楼警方在通报中称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此事被曝之初 , 曾引发广泛讨论 , 甚至就是否构成犯罪 , 在律师队伍上形成两个对立阵营 。 另外 , 李某骗保利用延误险骗保并非特例 , 背后体现了产品设计及赔付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
延误险骗保滋生!900次航班 , 获超300万元理赔
柒财经梳理此前媒体报道了解到 , 近期 , 南京鼓楼警方成功侦破一起航班延误保险诈骗案 。 据警方披露 , 自2015年至2019年 , 犯罪李某利用自己和他人的20余个身份信息购买近900次航班的延误险 , 获利超300万元的保险理赔 。
值得一提的是 , 李某并非真正乘坐这些航班 , 而是利用自己曾经的航空服务工作经历 , 挑选延误率高的航班 , 伺机购买延误险索赔 。
警方查明 , 李某为逃避系统 , 每一个身份最多购买30到40份延误险 。 其中 , 一趟航班 , 李某以5个人身份索赔到了10余万 。
如果航班不延误 , 李某会立即退票 , 若延误就着手理赔 。 而一份保险的保费才有几十元 , 可赔付金在400元到2000元不等 , 有的高达8000元 。
根据报道 , 李某于4月29日被抓获 。 在其住所 , 办案民警搜查到大量用于记账和航班信息的纸质笔记材料 , 以及电脑中多份航空延误险异常说明样表 。
在证据面前 , 李某承认 , 以理财之名骗取亲友的身份信息 , 购买延误险进行骗保的事实 。 值得一提的 , 报道中提到 , 李某认为 , 自己骗保的行为天衣无缝 , 可最终还是漏出马脚 。
事实上 , 柒财经注意到 , 除李某案件外 , 利用航空延误险漏洞获利早有先例 。
今年4月 , 据现代快报报道 , 2015年 , 汤某通过非法渠道 , 在网络上购得4000多人的身份信息用于理财投资 。 2019年9月 , 在偶然机会下 , 汤某认识一姓腾朋友向他学习购买"航班延误险"赚钱的办法 。
他在机票订购软件上 , 选择天气预报气象条件恶劣的航班路线 , 订购相应的机票和延误险 。 据悉 , 延误险40元/人 , 如果该航班因天气原因延误或者取消 , 每人可获得赔偿200元 。
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 , 汤某共获赔707笔延误险 , 共计14.1万元 , 除去支付的保险金 , 共获利11.3万元 。 无独有偶 , 2019年 , 北京东城警方跨省追查 , 拘留11名嫌疑人 。 而这一团伙同样利用航空延误险骗取20余万元理赔金 。
延误险骗保案|“延误险骗保案”进展:系多次伪造延误材料 有人出价1万求带撸险
本文插图

是诈骗还是投机?已有答案
如前述所言 , 利用航空延误险骗保的情况时有发生 。 只不过 , 李某案件涉及资金规模之大 , 被曝光后成为在网络上舆论热点 。
值得注意的是 , 按照媒体报道 , 李某因涉嫌保险诈骗罪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 不过 , 单就这一点网友普遍认为 , 李某的行为仅是“薅羊毛”投机 , 而并未实施诈骗 。
柒财经在某社交平台上注意到 , 有网友表示 , 保险公司推出航空延误险 , 作为保险人李某或利用亲朋好友身份多次购买保险的行为应定性为投机行为 。
他认为 , 保险理赔是几率问题 , 没有绝对的因素 。 李某通过航班及当地数据的分析进行投保 , 和投股市的性质差不多 , 最多算是投机 , 而非诈骗 。
“合法渠道、合法流程、合法目的 。 如果买保险不是为了理赔 , 请问我买保险是为了让保险公司发财吗?人家买保险合法吧 , 飞机延误也是事实吧 。 怎么能是诈骗?”另一网友评论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