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收藏界的“牛人”

谈谈收藏界的“牛人”。中国古玩收藏界 , 不论是体制层面的专家还是民间的“鉴定大师”都不缺少“鉴定”的犀利眼光 , 唯独没有发现的眼光 , 这就是收藏界常年以来争论不断的根本原因 。 鉴定 , 顾名思义 , 它是先有了可借鉴的器物进行对比研究 , 从它的相似度比例来进行判断 , 与社会公认且传承有序的真器物的相似度越高 , 说明东西越真 , 反之就是可疑度越高 。 如果一件器物要判定为赝品 , 也应该是有业内公认的同类赝品做为参照物 , 与赝品的相似度越高 , 它属于赝品的可能性也越高 。 仪器检测也是一样 , 首先需要采集大量的真品数据来建立数据库 , 同时也要收集大量的赝品数据来建立赝品数据库 , 没有两种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 , 就没有鉴定 。 如果真假参照物都没有 , 那么只能是没有结论 , 既不能判真也不能判假 , 专家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来判断为疑真或者疑假 , 疑真或者疑假都不是最终结论 , 而是一种不确定的阶段性结论 。 此类器物属于收藏领域的一种新发现 , 这种发现也许毫无价值 , 也许可以改写历史 , 这就是民间收藏的意义所在 , 因此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
可是现今国内收藏界有两种牛人 , 他们不需要任何数据做为参照 , 就能够到处给别人做鉴定 , 一群是以知名官媒为自己的背景的鉴宝专家 , 另一群是来自民间的“光脚不怕穿鞋”的伪藏家 。 平心而论 , 央视这些年来在普及民间收藏方面是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 可是由于对鉴宝专家的过度包装 , 再加上这些鉴宝专家们热衷于四处走穴挣外快 , 起着一种非常不好的模范效应 , 引发很多民间人士竞相模仿 , 因此今天国内民间的收藏界并不热衷于古董艺术品收藏 , 而是热衷于给别人的收藏品做鉴定 , 我遇见过很多这样的民间人士 , 他们连关公和秦琼所处的时代背景都还没弄清楚 , 也不论自己是身在在哪里 , 也不问别人是否需要他们帮忙鉴定 , 只要看见一件疑似古董的东西就信口开河 , 张口就来 , 或者说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 或者说是一文不值的XX货 , 把整个收藏界闹得沸沸扬扬 , 鸡犬不宁 。
这些年的收藏界听到最多的一个词 , 那就是“伪专家” , 可是我看见最多的一群人却是伪藏家 , 伪专家和伪藏家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对器物的价值判断 。 伪专家们是张着“文物打假”的大嘴四处打别人的“假” , 别人花了大价钱恭恭敬敬专程请他们上门给自己的收藏品做年代鉴定 , 他们吃完喝完以后 , 东西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牛哄哄地来一句:不看了 , 全是假的!你说缺德不缺德 , 看都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 , 那你为什么还大老远的飞过来吃喝?难道你们都已经穷到没饭吃了?具体这些人是谁 , 很多!一数就是一大串 , 大家也都知道是谁 , 我就不想在这里一一点名了 。
谈谈收藏界的“牛人”。伪藏家就是上面我说的“光脚不怕穿鞋”的人 , 这类人分布很广 , 城乡都有 , 他们天生具有模仿表演能力 , 也是各类电视鉴宝栏目的忠实观众 , 说起各类电视鉴宝栏目如数家珍 , 对电视鉴宝专家的做派 , 可以模仿得惟妙惟肖 , 比专家更专家 。 这些人的语言特点是 , 凡是自己的收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别人的收藏品全是赝品 。 这类人就长年生活在我们收藏家的身边 , 有时候还会经常到收藏家家里做客 , 与藏家一起称兄道弟喝茶品酒 , 他们的手机里有与各种鉴宝专家和著名收藏家的合影 , 他们给收藏界造成的伤害比鉴宝专家更直接更深远 , 我们切切不可等闲视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