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士说|哪吒形象为何多变?科举制度中止的意外之举( 二 )


资深人士说|哪吒形象为何多变?科举制度中止的意外之举
文章图片
哪吒形象的变化是佛教 , 道教相互渗透的结果
文化传统的影响 , 其实受宗教信仰的影响最大 , 特别是佛教和道教;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只在上层社会流行 , 到了魏晋三国时期 , 佛教的“轮回”与“转世”观念逐渐被下层百姓所接受 , 到了隋唐时期 , 佛教已经与道教、儒家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
在佛教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 , 与产生于本土的道教矛盾日益凸显 , 道教也在进行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 , 在向统治者思想靠拢的同时 , 也朝着神仙方向发展与佛教争夺宗教地位;到了隋唐时期 , 李家王朝追封道教老子为先祖 , 但又继承汉武帝的儒家政策 , 采取了以儒为主 , 以佛教 , 道教为辅的政策 , 推行三教并行 。
资深人士说|哪吒形象为何多变?科举制度中止的意外之举
文章图片
唐玄宗时期 , 佛教密宗盛行 , 而密宗的毗沙门天王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 哪吒就是在时候出现的;五代十国时期 , 佛教在北方的发展受到限制 , 而在南方 , 南朝四百八十寺”反而得到蓬勃发展;而此时的道教 , 却兴起避世独居的隐士生活 , 此时两教和而不同;到了北宋时期 , 继续推行三教兼容政策 , 在佛教与道教逐渐紧密融合的情况下 , 哪吒的形象也更加丰富 。
历经两宋 , 元朝后 , 到了明朝时期 , 道教成为正统宗教 , 虽然此时的佛教仍依附于“三教合一”而发展 , 但道教开始走向世俗化 , 其教义中的神仙理论 , 长生不老的观念 , 开始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 道教的各种神仙开始被民间广泛供奉 , 并且对文学写作 , 戏曲 , 小说等都产生影响 , 哪吒形象更多地出现在作品中 , 此时的哪吒形象 , 从一个佛教护法神 , 过渡到佛道融合的形象 , 最后完全成一个道教化的孩童神 。
资深人士说|哪吒形象为何多变?科举制度中止的意外之举
文章图片
哪吒形象受经济发展与传播场景的影响
元朝时期 , 统治者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 , 法制、礼制观念淡薄 , 没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 没有过多的思想拘束 , 反而在思想上会更加开放 , 以包容的胸怀接纳各种思想和文化;并且元朝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 , 在欧洲、非洲、亚洲以及中国本土文化的思想交流碰撞下 , 不断地交汇融合 , 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元杂剧 。
在元杂剧中 , 作者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俗文学作品不仅创作形式多样化 , 还具有舞台的表演性 , 故事的离奇性 , 于是在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穿越的场景 , 而哪吒形象的变化就得益于此 。 例如 ,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中 , 哪吒的行头是蟒衣曳撒、铃杵冠(法力武器)、比甲(背心)、绣球(兵器)等等配饰 , 对哪吒与妖魔鬼怪的打斗场面 , 给了更多的笔墨 。
资深人士说|哪吒形象为何多变?科举制度中止的意外之举
文章图片
到了明朝时期 , 由于印刷水平的提高 , 以表演形式和口头传述为主的元杂剧 , 被章回体小说替代 , 这给了作者更多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舞台 , 在矛盾冲突 , 故事情节 , 场面打斗上 ,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吸引了更多的读者 , 同时 , 哪吒的形象也被进一步地丰富 。
这时哪吒的形象已经从元杂剧中简单的疾恶如仇 , 威猛有力的形象 , 变成性格叛逆(增加的哪吒闹海打死龙王三太子敖丙) , 有血有肉的孩童神(拆骨还肉情节进行润色) 。
科举制度的中止 , 激发了文人的想象力
哪吒形象变化如此之多 , 说一千 , 道一万 , 都是人为的结果 , 其形象变化最大的时期就是元朝时期 , 恰巧这个时期 , 有段时间科举制度被取消了 , 这与哪吒形象的改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资深人士说|哪吒形象为何多变?科举制度中止的意外之举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