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端午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 。 春节便春节 , 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 , 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 。 中秋便秋 , 买来月饼也不吃 , 做做样子罢了 。 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 , 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 , 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 , 平淡幽默的语言 , 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 , 这种情愫抓紧了我 , 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 。 包粽子 , 粽叶有要求 , 新鲜的芦苇叶 , 碧绿碧绿的 , 或者是槲叶 ,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 , 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 , 饱满的蜜枣 , 花生仁 , 葡萄干 , 都早已泡好 , 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 , 再用丝线层层缠绕 , 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 煮粽子不能心急 , 小火慢慢煮 , 老年人爱用火炉 , 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 , 能焖整整一个晚上 。 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 , 揭开锅 , 就是热腾腾的粽子 , 屋子里 , 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 。 除了吃粽子 , 还要吃煮熟的大蒜 , 鸡蛋 。 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 , 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 , 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 , 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 , 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 , 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 , 都煞是好看 。 熏艾蒿 , 我们这里离山远 , 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 , 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 , 过几天干透了 , 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 , 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 , 我是不很清楚 , 有人说是熏蚊子的 , 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 , 比如蜈蚣 , 蝎子什么的 , 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 。 带香包 , 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 , 里面放上香料 , 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 , 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 。 系五色线 , 手腕脚腕都要带 。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 , 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 。 这里说的圣草 , 加引号 , 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 , 月宫里的嫦娥 , 年年不停地捣药 , 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 , 洒在各种草木上 , 河水里 。 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 , 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 , 如果这时拔回来 , 熬制成水 , 用这水来沐浴 , 可以治好百病的 。 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 , 天蒙蒙亮 , 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 , 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 , 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 。 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 , 空气凉凉的 , 清爽滋润 , 周围都静悄悄的 , 你无意的一台眼 , 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 。 相视一笑里 , 多少欢悦在其中 。 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 , 那茁壮的青草上 , 露珠还在转动 , 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 , 如猫猫眼 , 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 , 今天不怕它 , 就采 。 还有车前草 , 节节草等 , 不能磨蹭 , 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 , 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 。 慌慌张张的回家去 , 抬头看看天空 , 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 。 现在想来 , 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 , 太阳一出 , 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 , 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 , 给孩子洗澡 , 有专门的沐浴露了 , 粽子也懒得包了 , 吃不了几个 , 干嘛哪么费劲 , 买几个就好了嘛 。 可是 , 在种在能亲自做的时候 , 不要买了?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 , 乐趣 , 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吧 , 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 , 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