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丰收粮食丰收有了坚实基础 农业现代化稳产量提品质( 二 )


从最初的300亩扩大到500亩 , 再到800亩 , 直到今天的1147亩 , 山东省高青县种粮大户周建坤把“土里刨食”变成了“地里刨金” 。他坦言 , “在十几年前 , 很难想象一个人能种这么多小麦 。现在有了社会化服务组织 , 都不用购买和维护农机 , 只需支付作业费即可 。小麦每亩净利润虽不高 , 但面积到上千亩 , 收益还是有吸引力的” 。
“今年 , 全县小麦种植面积62.8万亩 , 很多都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参与 。由于播种基础好、管理措施到位 , 品质和产量稳中有升 。”高青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少山说 , 县里正加快实施50万亩品质原粮基地县项目 , 为农民提供全环节、产销一体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 推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种植 。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表示 , 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量涌现 , 加快了粮食生产的优质化进程 , 今后要推进服务方式和机制创新 。
新科技瞄准节水化品种
农业要节水化 , 夏粮生产也不例外 。在华北 , 种植小麦用水压力大 , 水资源匮乏成为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
节水小麦研究是河北省农科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的长项 , 该所研究团队针对河北省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 , 进行品种和技术的协同创新 。“过去的很多小麦品种不耐旱 , 整个生育期得浇三四遍水 。”团队负责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衡水综合试验站站长乔文臣说 , “近年来 , 我们先后育成了27个抗旱节水系列小麦品种 , 累计推广面积2亿多亩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所长钱前说 , 选育耐旱节水品种能有效提高小麦中低产田的生产水平 ,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经过多年在田间进行的干旱、人工模拟高温环境实验 , 中国农科院的科学家们筛选出110多份抗旱耐热性突出的小麦种质资源 , 为小麦抗旱育种提供了支撑 。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今年推广多个系列品种具有耐旱节水、高产稳产等性能 , 成为华北缺水地区小麦主导品种 。”肖世和说 。据测算 , 今年我国节水品种和节水栽培技术的综合推广应用比传统小麦生产节省灌溉水30%左右 , 平均每亩约减少灌水38立方米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 乔金亮
【粮食丰收粮食丰收有了坚实基础 农业现代化稳产量提品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