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小路|苹果奋斗八年,还是败给了富士康工人,机器人造iPhone

机器之心报道
参与:泽南、小舟
8年前 , 当蒂姆·库克在富士康观看机器人进行iPad实验生产视频时 , 似乎看到了新时代的希望 。 郭台铭曾表示 , 预计在2014年可以在富士康工厂中部署100万台机器人 , 进而实现高度自动化的「无人工厂」 。
然而直到今天 , 机器革命并未在富士康发生 。 每个人手中的iPhone , 其大量生产流程依然需要依赖人类来完成 。
即使是在以「重复性」著称的工业生产线上 , AI革命也尚未到来 。
独行小路|苹果奋斗八年,还是败给了富士康工人,机器人造iPhone
文章图片
这是世界上第一家市值达到万亿美元的公司 , 每年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上的产值达到数千亿美元 , 苹果给我们的印象经常是「使用黑科技」、走在AI领域的前沿 。 但苹果虽然已在提升生产自动化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 , 却发现有些任务机器人根本无法完成 , 仍需要仰赖装配线上的工人 。
近日 , 《TheInformation》的一篇报道披露了苹果近8年来是如何尝试在中国建立全自动化工厂的 。 直到今天 , 苹果仍然面临着找不到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制造Mac、iPhone和iPad方法的困境 。
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近年来正在掀起一系列产业革命 , 2012年 , 苹果的CEO蒂姆·库克和其他苹果高管到中国旅行 , 他们发现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提出了一条可用于生产iPad的试验性全自动生产线 。 库克和其他苹果高管看到iPad的零件在传送带上并借助叫作Foxbot的机械臂对零件进行切割 , 化学处理 , 抛光和部分组装 。
郭台铭当时表示 , 他们所提出的这条生产线只需要很少量的技术工人操作 。 尽管存在带来工作岗位大量流失的隐忧 , 但他坚信在2014年富士康工厂将使用100万个机器人 , 在代工iPhone等产品时实现高度自动化 。
【独行小路|苹果奋斗八年,还是败给了富士康工人,机器人造iPhone】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然而郭台铭的梦想并没有成真 , 直到2019年 , 理想中的「黑灯工厂」依然没有到来 , 富士康的工厂只配置了10万台机器人 。
独行小路|苹果奋斗八年,还是败给了富士康工人,机器人造iPhone
文章图片
全自动工厂的愿景没有实现究竟是为什么 , 我们无从知晓 , 但苹果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可能从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
毫无疑问 , 苹果是富士康最大的客户 , 同时它也是一家对于生产细节把控极其严格的公司 。 就像苹果对于iPhone、iPad或Mac的诸多特性毫不妥协一样 , 它也不会满足于一条产品质量无法达标的生产线 。
围绕零件和设备 , 尽量减少公差 , 保证生产成本和产品性能的平衡 , 这看起来都是机器比人类更有优势的地方 。 然而经过几年来的反复试验 , 工程师们已经意识到像iPhone这样的产品最好还是手工组装 。 也就是说 , 苹果尚不能依赖自动化生产并不是因为缺乏尝试 。
苹果的工程师几年来无疑一直在尝试各种使用机器人来测试和组装零件的方法 , 但是经常被迫放弃努力 , 一次又一次地发现像制造iPhone这样的事只能是件「手工活」 。
流程复杂 , 不知从何改起
一方面 , 自动化所带来的问题可能比它解决的问题更多 。 机器人专家大卫·伯恩曾在富士康做过许多试验项目 , 他建议苹果不要冒险 , 因为生产线可能会崩溃 。
「机器人和自动化在它有效工作时是非常棒的 , 但是一旦出现故障 , 你无法预料会发生什么 。 」——大卫·伯恩 , CMU机器人研究所首席系统科学家
对于iPhone和AirPods等必须每年迭代的产品来说这尤为致命 , 苹果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今年的iPhone12系列就因为新冠疫情已确定延期生产4-6周了) 。 在这方面 , 对工人进行生产工艺调整的培训 , 要比调试复杂的自动化工艺链条简单得多 。
苹果的神秘机器人实验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