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小路|苹果奋斗八年,还是败给了富士康工人,机器人造iPhone( 二 )


即便知道会遇到这样的挑战 , 苹果在自动化方面也是动了真格的 , 因此才有了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森尼韦尔的神秘机器人实验室 。
苹果的机器人实验室在2018年惨遭关闭 , 但是从2012年到2018年 , 苹果一直在花费精力努力研究如何自动化公司的生产线 , 目的是削减每次发布新iPhone时 , 供应链上所需的170万员工 。
苹果这么做当然就是想要减少生产成本 , 但这似乎只是一部分原因 。 据报道 , 富士康每年都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 , 为此需要雇佣大量中国员工来满足苹果的产品需求 。
苹果的实验室包含数条实验生产线 , 在这里 , 来自电装、三菱的最先进工业机器人被集合起来试图完成生产环节上的各种细致工作 , 如将胶水涂抹在屏幕上 , 或是拧紧iPhone特制的螺丝 。 智能传送带和升降机作为不同组装阶段的连接 , 智能摄像头和定制软件保证所有机器人工作同步 。
苹果工程师们很快就意识到了一点 , 机器人无法实现所需的精度:iPhone上的螺丝钉尺寸太小 , 机器人根本不能掌控拧下去的力度 , 而对于工人的手来说 , 感受阻力是非常直观的 。
独行小路|苹果奋斗八年,还是败给了富士康工人,机器人造iPhone
文章图片
而对于iPhone这种被人们认为拿起来就能感受到「高级感」的产品来说 , 固定屏幕涂抹胶水的误差不能超过一毫米 。 生产线上训练有素的工人要比机器把控得还要精确 。
不仅实践上不顺利 , 自动化生产的计划还遭遇了苹果内部的阻力 , 一些部门认为机器人生产的风险过大 , 有可能会让苹果的旗舰产品(如iPhone)在市场上丧失竞争力 , 即使是测试生产也没有受到苹果自己员工的欢迎 。
在iPhone之外 , 机器人确实已经应用在苹果一些产品的抛光等任务中 , 其中包括2013年推出的 , 美国制造的MacPro , 然而当苹果试图把同样的工艺用在AppleWatch上时却遭遇了失败 , 苹果表至今仍是手工打造的 。
人们开始意识到 , 很多机器人技术只能应用于特定产品的生产 , 这导致了自动化相比人力效率更低 。 对于经常更新迭代 , 或是需要切换产品的流水线来说 , 训练工人适应新产品显然比换机器人来得简单 。
12寸MacBook为什么停产了?
苹果在2014年推出12寸MacBook时试图打造一套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 为此它在中国的代工厂投入了数百万美元资金 , 其工业机器人团队坚信自动化可以带来回报 , 并减少对于人工的依赖 。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叹 , 因为流程不规则、机器人故障 , 生产线一直处于拥堵的状态 , 「无人工厂」在头一年的运行中一直需要人工干预才能保证生产 。 这直接导致了苹果发布MacBook延迟了六个月 , 用机器人代替工人剩下的钱远远不及额外的花费 。
一些前苹果员工与相关人士认为 , 在解决问题和纠错方面 , 机器还远不能代替人类 。
独行小路|苹果奋斗八年,还是败给了富士康工人,机器人造iPhone
文章图片
MacBook12刚刚推出时曾被认为是一款完美的笔记本电脑 。
我们都知道 , 12寸的MacBook在去年已被停产 , 除了臭名昭著的蝶式键盘以外 , 自动化生产线的尝试可能也是被砍的原因之一 。 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苹果的这条全自动生产线会转而生产其他的笔记本 。
灵活性才是关键
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之后 , 苹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类之所以比机器效率高 , 就是因为比机器人更灵活 , 更易重新部署——对工人进行再培训比重新设计机器人要容易得多 。
由于苹果的周期性产品推出节奏 , 这种灵活性更是显得难能可贵 。 富士康可以每年在新iPhone推出时雇用数十万季节性工人解决产能紧缺问题 , 而额外的机器生产线在一年大部分时间里却只能闲置 。 随着需求变化 , 工人们也可以快速适应其它产品的生产 , 在7月组装iPhone的工人可以在10月生产MacBookPro 。 对于想方设法降低成本的苹果来说 , 他们也在使用多供应商策略 , 使用互为竞争对手的多家代工厂 , 享受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质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