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计读书|自知者明”:了解别人只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大智慧,“知人者智( 二 )


文章图片
【无计读书|自知者明”:了解别人只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大智慧,“知人者智】二.能够沉得住气等到最好的时机再出手
《论语》有云:“小不忍 , 则乱大谋 。 ”如果发生了一些小小的事情都不能够忍耐住的话 , 那么真正筹划着的大事也会被其破坏殆尽 。 庄公隐忍了一次又一次共叔段的公然挑衅 , 最后才出兵征讨共叔段 , 成功维护了自己的统治 。
第一次大夫祭仲向他进言的时候就已经点明了 , 共叔段城墙造的比国度的还要大已经有造反之心 , 要注意了 , 但是庄公完全当作无所谓 , 不管不顾 , 任其发展 。
无计读书|自知者明”:了解别人只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大智慧,“知人者智
文章图片
第二次公子吕发现共叔段开始招兵买马的时候 , 已经是完全抱着篡位的目的了 , 又一次提醒庄公 , 但是庄公仍然我行我素 , 摆着无所谓的态度 , 毫无动作 。
前两次出兵就能把共叔段谋反之心扼杀于摇篮之中 , 但是庄公都没有去做 , 而是一直放任共叔段羽翼渐丰 , 隐忍不发 , 等到共叔段真正起兵的时候才以雷霆手段出兵打败共叔段 。
无计读书|自知者明”:了解别人只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大智慧,“知人者智
文章图片
而真正令人深思的是庄公之所以要隐忍着不发 , 直到最后一刻才发兵的真正真相 。
就是做事要一举而成 , 不给自己留下遗患 。
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道:“此鸟不飞则已 , 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 一鸣惊人 。 ”
这句话用来描述庄公再合适不过了 , 庄公就像蛰伏的鸟儿一样 , 看起来是毫无作为 , 但是其实是在积蓄力量 。 他的目的是要把共叔段打的再也翻不了身 , 对他也再造不成任何威胁和遗患 。 这也是他之所以一而再 , 再而三的忍耐的原因 。
无计读书|自知者明”:了解别人只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大智慧,“知人者智
文章图片
孟子说过:“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 。 ”如果一开始就攻打共叔段 , 师出无名 。 古时候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我有道理我才能发动战争 , 平白无故就发动战争 , 是会被邻国找借口说你这个国君不讲道义无端发动战争是道德败坏之人 , 所以我要替天行道 , 我就要来攻打你 。 这样邻国就可以扩张势力 。 所以庄公就一直在等着共叔段造反 , 只有共叔段真正出兵了 , 庄公这个时候以平定谋反叛乱的名义再出兵才名正言顺 , 才不会给自己留下被邻国入侵的遗患 。
常言道:“骨肉天亲 , 同枝连起 。 ”同样的 , 如果不等到最后共叔段起兵就去攻打他的话 , 会给自己造成一个舆论 , 说自己要杀了自己的亲弟弟 。 要知道 , 在古代血肉之亲是最为看重的 , 庄公不愿意给其他国家留下口舌找借口 , 所以一直隐忍 , 直到共叔段先不仁不义谋反 , 自己再出兵镇压 。 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这件事 , 不会给自己留下任何祸患 , 完美解决 。
无计读书|自知者明”:了解别人只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大智慧,“知人者智
文章图片
卷尾语:
以镜为鉴 ,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 , 可以明得失;
而以史为鉴 , 可以知兴衰 。
希望大家能够以史为鉴 , 从我们这次解读的《郑伯克段于鄢》历史故事 , 明白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 。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 ”只有能正确认识自己 , 了解自己 , 才能成大事 。 而要想成大事 , 则要忍得住 , 一时不忍 , 便会坏了大谋 。 最重要的 , 我们日常生活做事的时候要注意不给自己留尾巴 , 以至于不会日后因为这个遗患翻跟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