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新闻|非遗传承人芮时龙:在宣卷的舞台上痴迷


采访人员来到芮时龙家中时 , 他正在演唱宣卷《珍珠塔》选段 。 虽然已步入耄耋之年 , 但芮时龙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 演绎起他最拿手的宣卷来 , 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 。

刚刚新闻|非遗传承人芮时龙:在宣卷的舞台上痴迷
本文插图
【刚刚新闻|非遗传承人芮时龙:在宣卷的舞台上痴迷】

图为芮时龙(右)将说唱技能传授给徒弟 。 (钮泉娜摄)
芮时龙 , 1940年生 , 同里人 , 是宝卷(吴地宝卷)传承人 , 也就是在江南一带十分流行的地方戏曲——“宣卷”传承人 。 芮时龙告诉采访人员 , 他自幼便喜欢宣卷 , 那时候同里天天都有唱宣卷的戏班子 , 只要有演出 , 他就趴在戏台子边 , 从头听到尾 , 回家还偷偷地模仿 , 23岁那年 , 宣卷名师杨坤荣给了他这个痴迷宣卷的年轻人一个上台的机会 。
“当时太紧张了 。 ”芮时龙回忆 , “但是老先生给了机会 , 再难也要硬着头皮上 , 我把平时偷偷练习的唱本 , 壮着胆子一股脑儿唱了出来 , 还连唱两场 , 当时杨坤荣先生就说我是一个好苗子 。 ”
自此 , 芮时龙入了行 , 杨坤荣便成了他的启蒙老师 。 随后 , 他又师承名家顾计人、闵培传 , 1992年又拜师“许派”创始人许维钧之妹许素贞 , 成为许派宣卷第三代传人 。 这么多名师的指点 , 让芮时龙在唱和说上 , 快速成熟 , 最终成为同里宣卷的名家 。
“学宣卷 , 不像学其他戏曲 , 师傅会手把手地教 。 宣卷的学习主要靠自己悟 。 ”芮时龙说 。
宣卷师傅带徒弟 , 方法非常简单 , 就是把徒弟带在身边 , 到处巡演 。 师傅在上面唱 , 徒弟就在旁边学 , 能否学成全靠悟性和苦练 。 芮时龙回忆说 , 跟着师傅巡演很辛苦 , 为当好师傅的助理 , 他一边接洽演出、管理服装道具 , 一边还要安排师傅和乐队食宿 。 学戏必须当有心人 , 见缝插针地学 , 在舞台边旁听、模仿 , 晚上回到住所 , 对着镜子练 。 学习的过程虽然艰苦 , 但芮时龙很执着 , 凭借着嗓音天赋和一股子韧劲儿 , 他终于学成出师 。
芮时龙说 , 早些年宣卷很流行 , 他的唱法也颇受大家的喜爱 , 那时候演一场观众多达五六百人 , 有时候一演就是好几天 。 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 , 他背熟了《洛阳桥》《珍珠塔》《描金凤》等50多本传统宣卷脚本 , 1998年 , 他还把当时抗洪救灾的故事编成宣卷 , 唱给大家听 。 同里人都说 , 听宣卷就要听芮时龙的 。
名声在外 , 荣誉也纷至沓来 。 芮时龙先后被评为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2018年5月8日 , 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宝卷(吴地宝卷)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身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芮时龙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 。 他很注重培养新人 , 先后收徒多人 , 其中一名弟子赵华也成了吴江区级非遗传承人 , 让宣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他还曾担任同里中学宣卷传承班辅导老师 , 每周一次为宣卷新苗授课 , 为宝卷保护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
如今 , 年已八旬的他依然积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 并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体 , 让更多人了解宣卷这一古老的戏曲 , 把它的魅力传播出去 。 “只要我还唱得动 , 我就会一直唱下去 。 ”芮时龙说 。
融媒采访人员 俞璐|责编 潘赟|编辑 周於芳 倪晨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