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周读书|却对李家王朝忠心不二,最终为国捐躯。,他是武则天后代

文/林岩
汉周读书|却对李家王朝忠心不二,最终为国捐躯。,他是武则天后代
文章图片
武元衡 , 字伯苍 , 洛城缑[gōu]氏(今属河南偃师东南)人 , 生于大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 唐朝著名宰相、诗人 , 出身官宦世家 , 曾祖父武载德是女皇武则天的堂兄弟 , 曾任职湖州刺史 , 祖父武甄曾任职考功员外郎 , 父亲武就曾任职殿中侍御史 。
武元衡自幼聪慧 , 才华横溢 。 建中四年(783年) , 二十五岁的武元衡考中进士 , 初任监察御史 , 后改任华原县令 , 唐德宗非常欣赏其才干 , 提拔为比部员外郎 , 后历任右司郎中、户部侍郎、门下侍郎平章事、御史中丞、剑南节度使等官职 。
元和八年(813年) , 武元衡上朝时被刺客暗杀 , 时年仅四十五岁 , 留有著作《临淮集》 。
武元衡任职华原县令的时候 , 精明强干 , 颇有政绩 , 得到了唐德宗的召见 , 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 , 此后委以重任 , 多有提拔 。
贞元二十年(804年) , 武元衡升任御史中丞 , 掌管监察官吏的执法 , 受理弹劾举报事宜 。
武元衡经常在延英殿和皇帝一起商议国事 , 有一天 , 他离去后 , 唐德宗望着他的背影称赞道:这是真宰相的器量啊!
武元衡坚持原则 , 正直而有操守 , 唐德宗对他礼遇有加 , 极为信任 。
元和二年(807年) , 浙江节度使、宗室李锜[qí]请求入朝觐见 , 不久又称病 , 故意拖延入朝的日期 。
刚上任的唐宪宗征求宰相郑絪[yīn]的意见 , 郑絪认为可以批准李锜的请求 , 武元衡却坚决不同意 , 说:“李锜自己要求觐见 , 不久又称病说来不了 , 如果朝廷同意 , 等于说李锜是否入朝 , 他自己说了算 。
陛下刚刚即位 , 天下人都在支愣着耳朵听着 , 睁大眼睛看着 , 倘若有奸臣趁机胡作非为 , 朝廷威严何在?诏令还管用吗?”
唐宪宗认为武元衡的谏言很有道理 , 于是下诏敦促李锜尽快入朝 , 李锜的诡计被识破 , 只好撕破脸公然反叛 。
李锜后来失败 , 与其子同时被处以腰斩酷刑 。
汉周读书|却对李家王朝忠心不二,最终为国捐躯。,他是武则天后代
文章图片
元和二年(807年)十二月 , 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高崇文任期已满 , 改任邠州刺史 , 他离任的时候 , 仰仗自己平定蜀地有功 , 把军事辎重、府库金银布帛 , 以及歌姬舞女、能工巧匠全部带到了邠州 。
朝廷以武元衡接替高崇文 , 任职剑南西川节度使 , 高崇文把蜀地洗劫一空 , 武元衡就在这片形同废墟的地方从零做起 , 他安抚百姓 , 严格执法 , 倡导节俭 , 三年后 , 百姓逐渐富裕起来 , 境内蛮夷渴望归属朝廷 。
武元衡性格稳重 , 不喜欢人际交往 , 但是他幕府中的僚属多为正直有才干的人 。
元和八年(813年) , 武元衡被召回京城 , 宰相李吉甫、李绛意见不合 , 常常在皇帝面前争执不休 , 武元衡从不依附于他们的任何一方 , 坚持正义和公理 , 唐宪宗称赞他是品德高尚的君子 。
李吉甫去世后 , 唐宪宗任命武元衡接替他处理政务 。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公然违抗朝廷的诏命 , 成德节度留后王承宗上书请求赦免吴元济 , 态度极为傲慢无礼 。
武元衡呵斥使者 , 并将其赶走 , 王承宗大为恼火 , 对武元衡怀恨在心 。
王承宗多次上书诋毁、诬陷武元衡 , 却没有得逞 。
元和十年(815年) , 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发动叛乱 , 唐宪宗诏命武元衡统领兵马前往蔡州平定叛乱 。
这引发勾结吴元济的势力——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等人的畏惧 。
王承宗、李师道决定刺杀主战派的大臣 , 从而挽救蔡州 。
李师道认为 , 皇帝之所以决意征讨蔡州 , 在于武元衡等主战派大臣的鼎力支持 , 除掉武元衡 , 则其他宰相就没人敢支持讨伐蔡州了 , 会劝说皇帝罢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