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欧阳江河: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山西话》丨欧阳江河: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作者:欧阳江河
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欧阳江河: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本文插图

之所以将首届吕梁文学季的主题确定为“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 是基于三个层面的考虑 。
第一个层面是乡村 。 一方面 , 它是吕梁大地上一个真实的处所 , 一个具体的、小小的地方:汾阳贾家庄 。 另一方面 , 它又是一个泛指 , 和劳动、和我们的存在方式 , 和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传承相关 , 和童年经验、底层经验、祖辈脉络相关 。
第二个层面是乡村跟文学写作的深度联系 。 哪怕写作已经从农耕时代推进到了当代 , 从乡村走向了城市 , 走向了世界 , 从简朴清贫走向了高科技、高消费 , 走向了当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压力、焦虑与不确定 , 哪怕在这样的语境中 , 依然跟乡村有着深不可测的、本源的、心灵的和隐喻上的联系 。 这个联系 , 不仅和往事、怀旧、乡愁有关 , 也为写作的当代性、日常性提供了一份现场的、活生生的见证 。 不仅写作通过乡村回溯过去 , 回溯童年和初心 , 写作也通过与乡村的联系看待当下和未来 , 看待自我与世界的复杂关联 。 写作和乡村 , 两相对看 , 能彼此看入深处的镜像 , 写作者能从中认出自己 。 这样一种目光 , 既是既往回溯的历史眼光 , 也是当下的眼光 , 甚至是含有未来考古学意味的眼光 。
在第三个层面 , 乡村不光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劳动和养育 , 同时也是一个理念 , 一个象征和寄寓 。 乡村不仅被我们居住过、生活过 , 也被文学书写过 , 被电影拍过 , 在歌里被唱过 。 写作本身 , 反过来深深影响了作为理念、作为心灵沉淀的乡村 。 换句话说 , 不仅乡村的现实是什么 , 文学就写什么 , 这个决定论也可以奇迹般反转过来 , 文学怎么写 , 乡村或许就会怎么变 。 人写得有多深 , 就能活得多深 。 乡村作为一种写作理念 , 它对我们的召唤里面 , 包含着这样一种成分:我们写下的东西 , 不仅是我们已经是的样子 , 也包含了我们还不是、但正在变成的样子 , 其中包含了改变和塑造 , 可能性与创造性 。
这三个层面的元素 , 汇集成我们称之为原点的乡村 , 文学的原乡 , 那样一种起源和初心 。 乡村关乎文学 , 关乎人心 , 关乎我们的栖居和处所 。 即使乡村已转换到大城市 , 投射到未来 , 但写作深处被照耀过、疼痛过、感恩过的那个乡村 , 不管我们走到哪里 , 不管写作与阅读变成什么样子 , 乡村也依然是出发的地方 。
中国的文明说到底是一个乡土文明 。 我们提出“从乡村出发” , 就是要回到写作的这个原点 , 就是要认识到我是谁 , 从哪里来 , 到哪里去 。 乡村和文学的相互认出和相互塑造 , 构成了某种特有的滋味和魅力 , 构成了一粒种子:大地上的一个逗点 , 春风中的一个逗点 , 李白《上阳台帖》书迹里的一个墨点 。
种子落地 , 农作物生长 , 词语也生长 。 让我们一起见证这盛大的丰收吧!
山西日报|《山西话》丨欧阳江河: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本文插图

作者?? 欧阳江河

  • 诗人 , 批评家 。 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 吕梁文学季文学总监 。
  • 获第九届(2010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歌奖 , 第十四届(2016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 , 英国剑桥大学诗歌银叶奖(2016年) 。
  • 代表作有《谁去谁留》《如此博学的饥饿》《大是大非》《长诗集》等13部中文诗集 , 随笔集《站在虚构这边》 。 其诗作被译成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 。
? 本文来源于欧阳江河写给2019年首届吕梁文学季的寄语《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