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财经早餐|新股 | 《好声音》步入中年,致灿星文化终将失去的青春


作者 | 柔山
来源| 格隆汇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业绩依靠爆款不能一劳永逸 , 创新也需天时地利 。“一个好的真人秀节目现场一定是失控的 。 ”2015年 , 时任灿星文化传播公司制作总裁金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
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当年《中国好声音》大获成功的部分原因 , 也一语成谶 , 变成了对灿星文化发展之路的预测 。
2012年7月13日 , 《中国好声音》在浙江卫视开播 , 收视率一路上扬 , 在2015年一度突破6% , 该年就为制作方灿星文化带来11.44亿元的收入 , 占灿星文化全年营收的46.43% 。
《中国好声音》的成功由多种原因促成——首次实行制播分离带来了电视台和制作方的分工专业化 , 灿星文化CEO田明曾为体制内媒体人 , 那英、刘欢等实力派歌手对观众有足够的吸引力 , 制作团队也效仿海外真人秀强化细节、制造失控等手段提升效果 。
无论是有心插柳还是机缘巧合 , 所有有利因素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中国好声音》 , 比其他节目抢跑了好几个身位 。 不过 , 随着国内综艺节目的效仿和创新 , 同质化的节目、更好的替代性娱乐层出不穷 , 仅今年夏天 , 就有十余档综艺节目在播或待播 , 尽管综艺节目的整体热度和流量水涨船高 , 像《中国好声音》这样的老牌节目生命周期亦有限 , 难以与不断涌现的新节目相抗衡 。
风格化、创新化的爆款可遇不可求 , 作为当之无愧的“综艺一哥” , 灿星文化不断出品新作 , 但也挡不住业绩的颓势 , 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8亿元、16.53亿元和17.33亿元 , 净利润为4.52亿元、4.53亿元和3.45亿元 。 2019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3% 。
伴随着灿星文化再度递表 , 拟登陆创业板 , 我们来一探究竟 。
1
节目同质化 ,
“换汤不换药”?
灿星文化主要专注于综艺内容制作和产业链开发运营 , 并以内容为基础开展音乐制作授权及其他衍生业务 。
据不完全统计 , 2017-2020年内 , 该公司参与制作了包括《中国好声音》、《中国新歌声》、《中国达人秀》、《蒙面唱将猜猜猜》、《了不起的挑战》、《这!就是街舞》、《这!就是原创》、《即刻电音》、《一起乐队吧》、《创造营2020》等多档热门综艺节目 。
同质化在综艺圈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 但灿星文化的同质化却做得更“彻底” , 旗下各节目时不时地“换汤不换药” 。
在2019年夏的综艺大混战中 , 灿星文化有四档几乎同期上映的综艺节目 , 分别是《中国好声音2019》、《中国达人秀》、《这!就是街舞》、《一起乐队吧》 。
归属新门类的《一起乐队吧》节目播出后 , 赛制一度被网友评价“还是熟悉的配方 , 熟悉的味道” , 节目宛如“中国好乐手”、乐队版“好声音” 。 整个放映周期结束 , 豆瓣评分稳稳地保持在4.2分 。
在《中国好声音》之后 , 灿星文化在赛制上形成了稳定的路径依赖 , 挑选手、组战队、最终舞台PK , 《这!就是原创》、《一起乐队吧》等节目都是这样的赛制逻辑 。
不只是赛制逻辑 , 灿星文化的节目剪辑也趋向于“程序化”的表现 。
此前 , 灿星文化担任后期剪辑的大型能量女团成长综艺节目《创造营2020》(以下简称“创3”)开播 , 不少网友在看过“创3”开篇舞台后 , 直接吐槽是“《中国达人秀》和《中国好声音》的低配版” , 失去了女团选秀的味道 。
目前 , 《创3》节目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 热度居高不下 , 但本次“吐槽风波”的确也侧面反映出 , 灿星制作中“好声音模式”的强辨识度及同质化 。
当初《好声音》有多成功 , 如今这些翻版节目就有多尴尬 。
节目制作上的标准化 , 只能决定节目水平的下限 , 要提高节目水平的上限 , 还必须依靠当年制作《好声音》时 , 一群专业人才的大胆创新和试错 , 只是不知道2018年通过转让股权套现1.48亿的田明是否还有这种拼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