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的变

《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的变王磊近日 , 《环球时报》发表了题为“‘境外势力’‘媒体炒作’莫成万能借口”的社评 。 针对此前在媒体官僚口中几乎无所不在的“境外势力” , 该文称“如果第一时间就把主要原因归于境外势力插手 , 而不认真反思自身的失误和不足 , 这会引偏我们开展修正或者补救努力的方向 , 甚至错上加错 。在现实中 , 确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出了极端事件且处置不力时 , 把境外势力插手作为事态恶化的关键原因进行宣扬 。 人们有理由怀疑它们这样做是为了淡化、掩饰自己工作的不利 , 推卸责任 。 ”对于经常被官员们污名化对待的媒体监督报道 , 《环球时报》称“对待‘国内舆论炒作’这个问题 , 道理几乎是一样的 。 一定程度的所谓‘炒作’是媒体的天性 , 认为很多工作可以在毫无舆论‘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 这是一种幻想 。 现在有的地方在出了问题后 , 第一个反应就是试图阻止媒体报道 , 一旦处理不当 , 就迁怒于媒体 , 宣称是媒体炒作导致了不良局面 。 这种逻辑的蔓延对全社会总结经验和教训相当不利 。 ……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 发现并处置内因应当是我们着力的首要方向 。”《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的变。《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的变

《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的变。胡锡进和其带领的《环球时报》的变化值得肯定
可以说 , 《环球时报》今天对于“敌对势力”和“媒体监督”的看法相较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 此前 , 恰恰是胡锡进和其带领的《环球时报》 , 动辄将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麻烦 , 简单归结于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 , 极力鼓吹境外敌对势力 , 掀起了一场场的“造鬼运动” , 被网络批为无聊的“抓鬼人” , 认为《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经常扮演“捉鬼人”角色 , 而实际上 , 这个挥之不去的“鬼” , 就盘踞在《环球时报》和胡锡进心中 。在媒体监督报道方面 , 《环球时报》此前也被媒体人认为是一朵政治“奇葩” , 难以融入媒体人圈子 。 在早些年的报道中 , 《环球时报》曾历数各国如何给新闻媒体“划红线” , 呼吁当局对媒体采访人员报道严加管控 。 当一些媒体采访人员因为监督地方政府或者官员被抓之后 , 《环球时报》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叫好 , 认为这些媒体采访人员的监督报道 , 要么是心怀叵测恶意作对 , 要么是故意给当局制造难堪 , 要么是因为经营压力或敲诈未遂 。然而 , 这次《环球时报》并没有像之前那样鼓吹和放大敌对势力的作用或影响 , 就像今天的社评所讲的那样 , 高估了境外敌对势力 , 往往是为了回避自己身上的不足和本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 , 也是很多官员用来推卸责任的借口 。 对于媒体的监督 , 更是一个正常社会所无法回避的事情 , 只有以正常的心态看待来自媒体和人民的监督 , 才能使各级官员们保持敬畏之心 , 这样才可能减少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以及腐败现象的发生 , 媒体监督对于社会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其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 因此 , 《环球时报》这次的变化值得肯定 。但是 , 遗憾的是很多官员在关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上似乎还没有转变过来 , 仍然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心态看待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各种问题的“干涉” , 认为“西方敌对势力忘我之心不死 , 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 。 比如今年股灾发生之后 , 中航董事长林左鸣在《环球时报》撰文称此次股灾是敌对势力冲着“五星红旗”来的 , 并称敌人在哪 , 以后会看明白 。 但是他前脚撰文 , 后脚中航旗下的金融公司就因为违规减持(抛售)遭到证监会调查 , 这种行为无异于“鬼喊捉鬼” 。 再比如很多官员拒绝接受媒体监督 , 经常曝出媒体采访人员遭到被报道对象(很多是地方官员)的攻击或者粗暴对待 。在中西方战略博弈客观存在 , 不同意识形态和利益存在争夺的情况下 , 境外势力客观存在 , 但是 , 因此而把境外势力夸大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程度 , 以遮蔽问题的实质或者掩盖官僚的无能 , 就是非常荒唐滑稽的做法 。 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 , 这样封闭和僵化的敌对视野 , 显得尤其落伍 。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环球时报》的粉丝 , 既然一贯宣扬境外势力并对媒体报道监督颇有微词的《环球时报》和胡锡进已经展现了自己开放和包容的一面 , 那些跟它们过去思维一致的官员们能不能跟上《环球时报》转变的脚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