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家|泡泡玛特IPO下的盲盒产业图鉴


产业家|泡泡玛特IPO下的盲盒产业图鉴
文章图片
来的也快 , 去得也快 。
撰文|裴云
出品|产业家
“人生就像巧克力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什么滋味 。 ”《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话 , 如今在现实中得到了最为真实的映射 。
在“六一”儿童节当晚 , 刚从新三板摘牌不到一年的网红盲盒公司泡泡玛特 , 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 开始了赴港上市之路 。
招股书显示 , 2017年至2019年 , 其营收从1.58亿元增长至16.83亿元 , 最近两年营收增幅分别高达225%、227% 。 净利润分别为156万元、9952万元、4.51亿元 。
3年300倍 , 小小盲盒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未知的卡通形象 , 更是泡泡玛特身上神秘的财富密码 。
听到过这样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 , “到底什么最赚钱 , 是互联网?还是实体经济?其实都不是 , 最赚钱的永远是人们未被发掘的‘瘾’性需求 , 从古至今未曾改变 。 ”
诚然 , 一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经济形态 , 你不能说它的入局门槛有多高 , 但只要你发现的够早 , 步子迈得够大 , 你的利润壁垒就足够高;如果再加上近乎垄断的地位 , 那么“印钞机”效应便随之而来 。
在资本打底、市场需求、企业方向等三方协力下 , 盲盒自然而然成了一门暴利生意 。
更深一步来看 , 在这个温床的暴利生意之中 , 决定盲盒玩家上下限是“怎么实现上游到下游的协同 , 如何打造专业产业链” , 从某种程度来看 , 这也恰是泡泡玛特最本质的财富密码 。

盲盒如何红透半边天
盲盒到底有多火?
两组数据可以一看究竟 , 根据天猫发布的数据 , 2019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的玩家已经超过20万人 , 其中95后占了大多数 。 而最新拼多多消费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儿童节十大热销商品榜中 , 盲盒甚至排到第二位 。
这是一个足够具有时代色彩的产品 , 在特定的时代下终归有特定的产品会成为时代的宠儿 。
抛开如今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谈 , 盲盒大火的原因无外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以及如今“Z”世代手中有足够的资金储备 。 与之的一个类比是 , 早年间“水浒传”集卡带来的仅是企业部分业务的亮眼 , 而如今盲盒“集合”造就的却是一系列公司模式的诞生和相关概念股的迅速爬升 。
一个细节是 , 泡泡玛特董事长兼创始人王宁在早年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2018年Molly系列产品一年内卖了400万个 , 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2亿元 , 2019预计最少销量翻番 , 卖到800万个 。
如今的数据显然在证明着盲盒的未来想象力 。
单就泡泡玛特一个企业而言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泡泡玛特的线下零售店布局达114家 , 机器人商店达825家 。 2020年受疫情影响 , 泡泡玛特曾暂停关闭88家零售店、279间机器人商店 , 但如今这些店铺基本都已经恢复正常营业 。
可以说 , 盲盒大火带来的更是一种消费模式的改变 , 以马洛斯需求理论为出发点 , 如今人们在保证物质的同时 , 更倾向于选择满足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 , 而盲盒恰是这样一种足够具备“瘾”性的产品 。
在个体身上更有足够的印记 。 一个足够真实的案例是 , 一对北京的夫妇 , 为了置办盲盒在4个月里花费20万 , 这几乎是相当于小县城里一套房子的首富 。 与此同时 , 不少年轻人 , 为了买到自己的心头爱 , 会“一掷千金” , 甚至不惜套现多张信用卡 。
从产品逻辑的角度分析来看 , 盲盒本身的裂变传播具备的两大特点分别是:猎奇和平价 。 前者保证用户购买意向的产生 , 后者决定购买行为的发生 。
而且一旦抽到“隐藏款” , 更容易让人欲罢不能 , 为后续持续不断的购买行为提供内心的基础 。
在投资市场有一句话颇为经典 , 即“企业的选择才是决定能够基业长青的最核心要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