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曦文史|下启两宋——五代十国乱世中,监军制度是如何发展的?,上承李唐

引言
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剧中听到监军一次 , 那么什么是监军呢?
监军 , 古代临时派遣的代表朝廷协助处理军务的官员 。
最早的监军可追溯到春秋末年的齐 , 之后 , 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亦屡见不鲜 。 不过 , 那时尚无定制 , 无常员 , 偶或派遣 , 大都以位高职重的大将充任 , 不能算是一种制度 。 而到了唐朝监军制度已经建立 , 宋朝已经趋于完善 。
常曦文史|下启两宋——五代十国乱世中,监军制度是如何发展的?,上承李唐
文章图片
不过在唐宋之际的五代十国时期 , 监军制度却出现了某种意义上的畸变 , 而这种畸变直接对唐宋监军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五代十国时期监军的权利的发展
监军是皇帝派遣监察出征大将及地方长官的使臣 , 其权力与皇权最为直接与密切 , 实质是皇权的衍生物 , 根本上取决于皇权的强弱 。
比如一提到监军 , 就会想到唐朝中后期那不可一世的权势 。 可到了唐末 , 情况便大不一样了 。 此时 , 皇帝尚自身难保 , 何暇顾及其驱使者呢?
五代十国时期 , 监军的权力消长与唐基本相似 , 主要由军阀所建立的国家的皇权的强弱而定 。 这里以后梁与后唐为例介绍 。 “唐昭宗乾宁三年 , 朱全忠命庞师古讨朱瑾于淮南 , 时梁祖命腹心者监护之 , 统帅莫之能御 。 ”
朱全忠本为雄猜之主 , 其任命之监军必然秉承其意 , 甚至大加发挥 , 掣制统帅 。 史书记载庞师古出兵:
常曦文史|下启两宋——五代十国乱世中,监军制度是如何发展的?,上承李唐
文章图片
“必受方略以行 , 军中非太祖命 , 不妄动 。 ”
人主腹心的监视、干预 , 加上朱全忠的遥控 , 终致清口之败 , 以身殉职 。 这大概是因为朱全忠威权足以震慑诸将 , 所以监军能够狐假虎威 , 统帅也奈他不何 。
到末帝时 , 监军的权力依然不减太祖之时 。 如果说在太祖时 , 统帅是“莫敢自专” , 需要与监军商议的话;那末帝时 , 则是“莫能自专” , 因为己经都不能掌控手下的监军了 , 其结果必然是动为所制 , 屡战屡败 。
由此可见 , 后梁监军权力颇大 , 尤其是后期 , 已由前期的参预军谋 , 发展到专决军谋 。 又因为末帝有强藩赞立和宗室反叛的双重心理阴影 , 故而急欲通过其心腹近臣来伸张其权威 。 加之 , 后期包括杨师厚在内的悼将多已物故 , 所以使得行天子之意的监军可以肆行其权 。
后唐正式立国后 , 庄宗便恢复了诸道监军 。 不仅恢复了唐代监军之制 , 还恢复了唐代监军之势 。 有伶人史彦琼为邺都监军时 , 揽军权、财权于一身 , 权势明显超过留守王正言 。 甚至有节度使出征回 , 被监军拒而不纳之事 。
常曦文史|下启两宋——五代十国乱世中,监军制度是如何发展的?,上承李唐
文章图片
此外 , 此时监军与唐代一样 , 也有心腹军队 。 邺都变乱后 , 王公就曾给青州监军使杨希望出主意:“内侍宜分腹心之兵 , 监四面守陴者” 。
从其腹心之兵可以监四面守城者来看 , 不是数量可观 , 就是精锐彪悍 。 正是由于当时监军与后唐皇室争权 , 所以等到邺都军变 , 不少监军都被杀死 。
而到了后唐明宗监国时甚至废免诸道监军 , 后唐明宗虽曾下制罢诸道监军 , 其后又任用监军 , 只是不以宦官充任罢了 。
也许是鉴于庄宗时监军怙恩争权 , 因而明宗并未赋予其过多的权力 , 所以还未见有关明宗时监军侵抑、陵忽主帅的记载 。
但明宗也给监军配备了武装 , 如安重益出任监军前 , “帝又命安重益收聚诸军 , 先配契丹直两都并随重益” 。
此处虽有打发契丹兵居外以防其谋乱的意思 , 但也不能不说是对其亲信耳目的照顾 , 不然为何不将此两都兵配给主帅 。
末帝时 , 监符彦饶军讨石敬塘的刘延朗 , 史书虽未详载其在此役中的表现 , 但从其充任监军时的身份及其性格看 , 其权力不会太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