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力挺神模仿老师视频爆火的小男孩
(原始标题:新京报力挺神模仿老师视频爆火的小男孩:容下他更体现教育包容)“钟美美”们确实是教育包容度的试金石 。来自黑龙江鹤岗的男孩“钟美美”因为神模仿老师一度引发关注 , 近日却大量下架模仿老师的视频 , 有传言称他被“约谈” 。 5月29日 , 钟美美就下架视频进行回应:“我不想发那些了 , 我想换个风格 , 也是表演 , 但是不模仿老师了 , 我看他们挺多看腻了 。 ”夸张的姿态 , 犀利的眼神 , 对老师训话的“高度还原” , 让这个把中小学老师气质“捏得死死的”“钟美美”火遍全网 。 这些视频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 也触发了一些人“被老师支配的恐惧” , 被认为揭开了某些老师不堪的一面 。也因此 , 当“钟美美”删除一些模仿老师的视频 , 有人怀疑 , 他是否因为这些视频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压力 , 而不得不“忍痛退网” 。从“钟美美”的回应来看 , 这种担忧应当是多余的 , 他只是不想这么拍了 , 要换一种风格 。 相比一些“被约谈”的传闻和猜测 , 我们当然希望他说的是实情 。不管“钟美美”的视频有没有讽刺老师的成分在 , 他的这种创作 , 都应该得到包容 。 这是我们的期许 , 也是包容性教育下的应然状况 。 正如很多人说的 , “钟美美”是教育包容度的试金石 。“钟美美”的视频 , 从呈现效果来看 , 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批评讽刺意味 。 但没人能够否认 , 这些内容不是个别老师形象的真实投射 。比如一些老师是不是会将“好学生”与“差学生”区别对待?平时是否会有侮辱学生人格甚至体罚的事情发生?如果这些行为客观存在 , 那“钟美美”通过“艺术再现”的方式将其重新还原 , 就谈不上“歪曲”、“抹黑” 。而且 , “钟美美”也强调 , 自己视频中谈到的人名都是虚拟人物 , 虽然模仿但并没有丑化老师 , 因为(模仿的角色)并不是现实中存在的老师 , 只是临场发挥 。 所以 , 他的模仿 , 也并不指涉某一名具体老师 , 上纲上线就更加没有必要 。更应看到 , 这只是一个初中生出于“童心”而进行的创作 , 是一种比较纯粹的私人表达 , 成人世界没必要为其赋予诸多复杂的符号意义与过度解读 。 对于这种未成年人的娱乐化创作 , 只要不违法 , 无涉公序良俗 ,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 。 一个足够自由、足够包容的教育氛围 , 应该容得下甚至鼓励这种不受拘束的自由表达 。作家周轶君在《他乡的童年》发表之后 , 写过一句话:教育不仅是娃的事 , 它是关于“人”的定义 , 是生活的一切 。 “钟美美”的视频就是一个阐述“关于人的教育”的契机:所谓教育 , 就是要尊重人性 , 激发禀赋 , 避免压制 , 主动点亮 。 对待“钟美美”最好的态度 , 就是尊重他创作的自由 , 让他自由地表达 , 自由地成长 。说到底 , “钟美美”一系列戏仿老师的视频 , 都只是一个孩子的搞怪而已 , 原本就没什么恶意 , 没必要风声鹤唳 , 更别动辄吆喝着去“管一管” 。当然 , 因为他的视频确实道出了个别老师不太得体的课堂形象 , 所以老师们也不妨对镜自照 , 反求诸己 , 以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去与学生打交道 。 因为 , 最好的教育 , 就是与学生一同成长 。来源:新京报
推荐阅读
- “快递盲盒”被网售 是谁成全了“快递耗子”
- 新京报|大学生涉诈骗案,也该问问“空挂”公司为何能钻空子?
- 新京报|社区书记在岸上“下水救人”?别让抢功伤害见义勇为
- 犯罪|3人模仿武侠剧“易容”实施盗窃,难逃民警火眼金睛
- 涉嫌强奸少女的富商越逍遥 那些伤痛就愈发沉重
- 用好“抗洪贷”,给受灾企业一个“翻身机会”
- “下药男”被刑拘:未得逞亦难消“约会迷奸”之恶
- 弃用华为,英国政府“翻脸不认人”令人遗憾
- 美国房产占家庭财产34.6%,中国占77.7%
- 新京报|河南焦作中院审理幼师投毒案,因矛盾曾给丈夫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