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每经专访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治未病”“病后康复”理念赋予产品 将会成为健康险发展趋势( 三 )


保费逆势涨
科技互联网战略显效 , 首季保费增七成
2020年 , 新冠疫情导致各个保险公司线下业务开展受阻 。 近期 , 各大保险公司一季报纷纷出炉 , 疫情对保险业的冲击符合市场预期 , 其中健康险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 而作为在互联网转型部署较早的健康险公司 , 今年一季度 , 平安健康险实现保费26.21亿元 , 同比增长了69% 。
对于疫情下取得超预期的业绩增长 , 杨铮认为 , 由于平安健康险互联网转型部署较早 , 产品销售、运营服务绝大部分都已经线上化 。 数据显示 , 公司个人直保业务网销占比达到98% 。
在产品创新方面 , 自2015年推出第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抗癌卫士”以来 , 2016年公司又推出市场首款百万医疗产品“e生保” , 引爆市场 。 以百万医疗为基础 , 公司的医疗险产品不断衍生 , 依据年龄维度、收入维度、健康维度 , 探索为不同客群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 全面、精细化的定价体系 , 支持了产品责任的层次建设 。
在科技互联网转型方面 , 2016年底 , 公司精心打造的国内领先的移动端健康保障平台——“平安健康”APP上市 , 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就医服务+健康管理的线上全流程服务 , 截至一季度末 , 累计注册用户已经超2700万 。 2017年以来 , 公司打造E智核、AI客服、E秒赔为代表的覆盖保前、保中、保后的系列智能创新项目 , 持续加快科技投入 , 推动科技赋能 , 提升运营效率 , 也降低了运营成本 。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端科技与保险业态的深入结合 , 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已成为当下重塑客户体验的主要动力 。 作为专业的科技健康险公司 , 平安健康险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客户的数字化服务体验 , 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
在保单服务中 , 智能客服可根据客户个人及保单情况挖掘客户诉求 , 提供个性化查询及任务办理;通过运用客户画像和客户标签 , 让产品、服务与客户精确匹配 , 同时服务内容设计上也不断增加客户交互场景 , 提升客户体验 。
在风险管控上 , 运用大数据与风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 在投保和理赔中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 。 例如我们运用保险、医疗、健康数据的精细化采集 , 运用人工智能建模 , 实现风险识别并管控 , 保持公司经营的良性运转 , 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 也充分保障了广大消费者权益 。 未来提升数字化经营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 , 力争实现健康智慧管家的终级目标 。
在杨铮看来 , 此次疫情更加强化了民众的健康、保障意识 , 有利于激发健康险需求 , 也更加坚定了公司科技互联网战略 , 以及加快数字化经营转型 。
打通上下游
建议支持健康险行业更多布局全产业链
今年以来 , 监管部门多次发文支持健康险发展 。 2020年1月23日 , 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下发《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 。 杨铮表示 , 该意见将进一步帮助健康险行业丰富健康保险产品线 , 探索健康管理服务的模式创新 , 寻求大数据合作与应用 , 提升风控水平 , 尝试开发适应于带病体及老年人的保险保障产品 , 保障更多人群 。
3月5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中 , 国家正式承认了医疗互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身份 。 杨铮表示 , 当前市场上 , 医疗互助产品、互联网健康保险发展态势良好 , 对于民众保障意识普及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其保障额度低 , 责任单一 , 可引导客户向商业健康保险升级 , 以满足多元化健康保障需求 。
4月2日 , 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中 , 规范了长期医疗险产品的费率调整 。 杨铮表示 , 这将从政策上补充当前健康险行业的短板 , 即长期医疗险的开发和供给较少 。 现在百万医疗险通常以短期医疗险的形态出现 , 而消费者的长期保障需求强烈 , 这个政策将弥补产品供给的不足 , 从而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