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险每经专访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治未病”“病后康复”理念赋予产品 将会成为健康险发展趋势

健康险每经专访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治未病”“病后康复”理念赋予产品 将会成为健康险发展趋势
图片

每经采访人员 涂颖浩 实习编辑 段炼
疫情阻断了保险业传统的线下渠道 , 在市场整体低迷下 , 一些较早部署互联网转型的公司得以弯道超车 , 尤其是其站在健康险风口之上 。
近日 , 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采访人员专访 , 深度探讨新形势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 并提出:“当前 , 客户行为和习惯趋向线上化 , 如何让客户对公司产品具有黏性已不光是产品责任、理赔服务等环节能够解决的问题 。 ”
杨铮看来 , 客户的需求一定会从事后理赔扩展至事前预防 , 从院内就医扩展至院外康复 。 将“治未病”“病后康复”的理念赋予到产品上 , 将会成为健康险的发展趋势 。 这对公司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需长期投入和经验积累 。
杨铮还建议 , 应鼓励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数据合作 , 打破健康数据壁垒;鼓励保险机构推进产品供给侧改革 , 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 。
三大驱动力
将助推2万亿健康险市场规模目标达成
截至2019年末 , 健康险保费规模突破7000亿元 , 根据银保监会等13个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 , 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 业内普遍认为 , 健康险要达成这一增量目标并不难 。
杨铮估算 , 老龄化增长趋势(3%),客户支付能力提升(8%)和医疗通胀及花费增长(10%)将共同助推商业健康保险行业以每年超20%的增速快速成长 , 实现2025年保费规模2万亿元的蓝图 , 更好地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互补 , 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 。
从人口老龄化趋势而言 , 2019年底 , 中国老龄人口(60周岁以上)达到2.54亿人 , 近五年复合增长率3.4% , 且未来仍将按照3%的平均增速 , 逐年增长 。
在支付能力上 ,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 新中产人群崛起 , 全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 , 2019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 , 近五年复合增速超8%,民众支付能力不断提升 。
以医疗通胀及花费看 , 中国每年都面临着10%左右的医疗通胀 , 近五年个人卫生总支出复合增长超10.5% , 2018年达到16912亿元 , 该部分医疗费用主要由客户个人承担 , 医保无法涵盖 , 因此 , 亟待商业健康保险对其进行覆盖和保障 , 未来其增量将是商业健康险潜在的市场空间 。
根据保险责任来划分 , 健康险包括重疾险、医疗险、护理保险及失能保险等 。 近几年来 , 重疾险业务已居于保障型产品的主导地位 , “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中端医疗险爆发式增长 , 为健康险业务整体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
杨铮认为 , 未来几年 , 重疾险等产品依然将在健康险中占重要地位 , 而百万医疗类产品也将作为重疾险的重要补充 , 持续受到市场的关注 。
首先 , 客户对健康意识的加强 , 对医疗产品的认知提升 , 而疫情之后尤为突出 , 健康险需求递增;重疾和百万医疗互为补充 , 医疗险承担医疗费用的保障 , 重疾险可作收入损失或健康管理的补充 , 这一定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认同;
其次 , 国家政策导向显著 ,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健康险的开拓 , 力争到2025年 , 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 这将促进保险公司对此业务的持续发展;医疗支出持续上涨 , GDP中的医疗费用占比逐年上升 , 重疾险+百万医疗险需求也随之提升 。
产品同质化
赔付率费用率承压 , 主体面临差异化难题
不仅仅有寿险公司 , 还有财险 , 随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健康险产品的竞争当中 。 在渠道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背景下 , 很多后进入市场的竞争主体 , 往往会采取激进的价格策略 。 打价格战 , 成了在健康险市场上分一杯羹的“法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