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区域加码新基建打造“新”优势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 长三角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重点区域加码新基建打造“新”优势
5月30日 , 通沪铁路赵甸至黄渡段正式试运营 , 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区正式接入长三角铁路网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正式印发 , 长三角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 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 , 持续推动《纲要》的各项工作加快落地 。
除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外 , 近年来 , 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的区域 , 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 , 增长极效应愈发明显 。根据各地最新的政策安排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一大重点 。
长三角将出台首份
跨省域法定空间规划
打破地理约束、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布局是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据《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了解 , 我国第一份跨省域法定空间规划——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进入最后完善阶段 , 这份规划是由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共同编制的 , 将首次实现跨省级不同行政区“一张蓝图管全域”的制度创新目标 。
另一个关键 , 则是如何在推动“一体化”的同时 ,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正如《纲要》所明确 , 长三角将通过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 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试验田 , 正以更高的水平支撑着该区域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方案 , 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以下简称“两区一县”) , 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 。
截至目前 , 一体化示范区已经发布了先行启动区产业项目准入标准 , 这也是首次实现跨省级行政区域执行统一的产业项目准入标准 。具体来看 , 先行启动区将适当兼顾区域发展阶段性差异 , 由示范区执委会针对不同产业区域制定“经济密度”过渡性调节幅度 , 更好贴合区域发展需求;建立统筹招商引资政策、统一项目管理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四项工作机制 。
权威人士表示 , 2020年是长三角示范区建设的“密集施工期” 。目前 , 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梳理了近100个项目 , 目前重点推进33个亮点项目 , 包括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等 。
重点区域加码新基建
数据是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资源 。据悉 , 目前长三角示范区正在启动推进示范区智慧大脑建设 , 构建“一体化中枢” , 实现示范区内相关数据跨省域互联互通 。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能充电桩……实际上 , 除了长三角区域 , 其他重点区域也纷纷加大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采访人员在粤港澳大湾区了解到 , 日前包括华为、百度、京东、香港新华等众多企业进行了云签约 , 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新基建”发展 。据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介绍 , 首批73个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 , 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 。
在京津冀地区 , 日前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 , 提出建设雄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 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新高地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赵文锋介绍 , 建设试验区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家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 在智能城市建设、数字要素流通、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先行先试 ,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领军城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