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道阻且长,小房企扩张“三板斧”失灵( 二 )
去年把总部搬到上海时公司还充满希望 , 现在上市梦显得很遥远 , 眼前的问题是活下去 。 “目前公司正在寻求被一家30强闽系房企收购 , 有可能是整体收购 , 也有可能是项目股权收购 。 ”李丹称 。
上市难
即便把规模数据做了上去 , 忐忑地向港交所递了表 , 结果很多房企又开始了心累的“排队” , 眼看这条队伍越来越长 , 失效的招股书也越摞越高 。截至2020年5月底 , 在港交所排队等待的房企有十余家 , 包括海伦堡、奥山控股、万创国际、三巽控股、港龙地产、大唐地产、鹏润控股、金辉控股、上坤地产、领地控股、实地地产等 , 安徽的文一地产、成都的合能集团、浙江的祥生地产也传出要赴港上市 。
万创国际已经四次IPO失败 , 海伦堡地产、奥山控股、大唐地产已经两度失利 , 三巽控股、港龙地产也都经历了一次招股书失效 。
招股书大面积失效的情况在内地房企赴港上市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
这些房企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自身核心指标不符合港交所要求 , 如负债率偏高、盈利能力不足、土储不够等 。
另一类则是自身财务指标还不错 , 但是被地产板块的整体弱势拖累了 。
一家目前还在上市排队中的房企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采访人员 , 房地产企业在港股并不是特别受欢迎 , 不仅整体估值偏低 , 就是上市进度也要让位于一些热门行业 , 比如生物、医药、科技和互联网 。 受国际环境影响 , 中概股纷纷重设上市路径 , 部分企业从美股退市后转投港股 , 部分中国企业则直接放弃赴美上市来到港股 。
“原本以为疫情后及时递表就会被优先处理 , 结果前面有更多优势行业企业‘插队’ , 我们只能继续等下去 。 ”上述内部人士称 。
原本企业撬动杠杆扩张后 , 及时上市融资回血 , 才能形成正向循环 , 结果这批企业在上市这一步卡壳了 , 后续的融资便全都跟不上 。
而为了进一步优化招股书数据 , 这些房企还必须硬着头皮继续在土拍市场上厮杀 。
这又是一场赌博 , 今年的去化如果不好、存货增加 , 将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 。
今年进入5月以后 , 土拍市场持续回温 , 长三角三线城市土拍又重现超过100%的溢价率 。
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 , 目前土地价格上涨之势显著 , 高价地的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 。 部分房企受疫情影响销售回款又不畅 , 这些企业的现金流有多紧张可想而知 。
没有退路
失败案例的出现并没有阻碍小房企们寻求上市的步伐 。小房企困境的实质是地产金融化、资本化趋势的一步步增强 , 小房企的融资渠道越来越紧 , 融资成本飞速上涨 , 如果不去拥抱资本 , 就会被活活渴死 。
过去几年间 , 成功搭上资本列车的房企有很多 。
据不完全统计 , 把总部搬到上海的闽系房企有旭辉、阳光城、融信、正荣、禹洲、中骏、三盛等 , 苏浙系房企有新城、中梁、祥生、中南、弘阳、港龙等 , 川渝系房企有协信、东原、蓝光等 。
这其中不乏被很多小房企视为榜样的成功企业 , 比如旭辉、中梁、正荣、融信等 , 一名职业经理人向采访人员表示 , 这几家房企的中高层在新来上海的小房企那里非常受欢迎 , 是挖人首选 。
2018年以来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最大的赴港上市潮 , 至今成功上市的房企已有13家 , 无论后续发展如何 , 它们大部分都通过上市提升了国际评级、拓宽了融资渠道 , 维持资金链保证了自身生存 。
如今潮水渐退 。 2020年前5个月 , 仅有来自东莞的汇景控股一家房企于1月16日成功挂牌上市 , 成为2020年首个登陆港交所的房企 , 从2019年4月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算起 , 时长约为9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