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历史视频|郑和下西洋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当时的翻译会多国语言吗?

众所周知 , 郑和下西洋途径数十个国家 , 登陆上岸的国家也很多 , 但大部分国家的语言并不互通 , 那么在明朝时期 , 郑和是如何解决语言翻译问题的呢?
细说历史视频|郑和下西洋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当时的翻译会多国语言吗?
文章图片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 因为早在汉朝时期 , 就有译官的出现 。 再如唐朝时 , 也有专职翻译的“译语人” , 所以真不要小瞧了我国古时的翻译 。
《后汉书·班固传》:今乌桓就阙 , 稽首译官 。
细说历史视频|郑和下西洋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当时的翻译会多国语言吗?
文章图片
上述文献中的乌桓 , 起初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 语言并不与中原互通 , 但在东汉时派遣使臣前往汉王朝的王城觐见天子 , 因此汉王朝方面派出了译官进行翻译 。
可见在汉朝时 , 王朝就已经有了翻译语言的意识 , 并且培养了专门的翻译官负责语言翻译工作 , 此后经过历史的不断推进 , 再加上“唐、宋、元”三朝对外加强联系 , 国内逐渐聚集了大量的外邦人员 , 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外邦人员 , 不仅为中原王朝带来了朝贡的物品 , 还包括他们当地的文化和语言 。
再如唐朝时 , 也有专职翻译的“译语人” , 甚至会八国语言 。
《资治通鉴》卷一九九:中书掌受四方朝贡及通表疏 , 故有译语人 。
还有引发著名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的安禄山 , 也是一位在语言上十分具备天赋的人才 , 《安禄山传》中记载 , 称安禄山“解九蕃语” , 可见安禄山并不只是印象中的杀戮无度 , 能够笼络胡族各方势力发动兵变 , 自然也是通晓各族语言 。
细说历史视频|郑和下西洋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当时的翻译会多国语言吗?
文章图片
而在唐朝时期甚至和上百个国家建交 , 可想而知当年的翻译员还是非常吃香的 , 只要同时掌握几门外语 , 自然就能在偌大的长安城里谋取一条不差的生路 。
细说历史视频|郑和下西洋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当时的翻译会多国语言吗?
文章图片
当然翻译员的存在 , 也会衍生出很多问题 , 比如翻译是否会出错?
若出错 , 又当如何定论?
还有翻译员在参与重大会议或场合时 , 故意将语言原意翻译错 , 以制造矛盾 , 纠纷 , 乃至牟取商业利益 , 在审判异族犯人时通过翻译制作伪证 , 又该如何论处?
这些衍生出的复杂问题 , 早在唐朝时就已有方法解决 。
《唐律》第三八七条:诸证不言情 , 及译人作伪 , 致罪有出入者 , 证人减二等 , 译人与同罪 。
可见有相关律法的规范与约束 , 在唐朝时 , 译语人 , 或称翻译员 , 就已经属于非常正式的职业 , 而且对个人的语言才能要求不低 。
至于到了明朝 , 也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郑和下西洋时期 , 翻译工作就更不是什么难事 。
得益于历朝历代遗留的翻译知识与大量资料 , 即使明朝曾经施行海禁 , 但仍然有大量的翻译人才 , 比如郑和曾经到过古书中提及的“林邑” , 现为越南以南的广阔地区 。
早在秦朝的时候 , 中原王朝便已经对那里有所了解 , 起初是叫象林郡 , 唐朝的时候称“昆仑” , 所谓“昆仑奴” , 不只称呼非洲人 , 还称呼林邑以南地区的族群 , 也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处 , 试想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 , 中原王朝早已对此地了解全面 , 乃至有边塞人士掌握当地语言 , 如商贾去做生意学会林邑当地的语言 , 或是王朝专门派遣人才前往学习 , 这都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事情 , 所以即使语言不同 , 但流畅的交流还是不成问题 。
细说历史视频|郑和下西洋如何与外国人交流?当时的翻译会多国语言吗?
文章图片
再加上唐朝时期就已经有“昆仑奴” , 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最远去到了非洲 , 对外的联系更不必说 , 找出几个常年往来西域和中亚 , 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翻译根本不是难事儿 , 再加上历朝历代的朝廷一直都设置有译官 , 完全就不用担心语言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