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拉古之惑|柳如是| 电影、影评、肖像、丹青、传记及小说( 二 )



日常与人常:电影《柳如是》的文化思考
刘红娟
2012年上演万茜主演的电影《柳如是》 , 被称为是一部充满纪录片精神的剧情电影 。 即使离首演已过五年 , 今天重新翻看 , 仍然有一种久违的优美感扑面而来 。 这种久违的美感 , 不仅仅是因为该影片拍出了江南水乡的清雅空灵 , 恍若置身江南 , 回到文风鼎盛的晚明时代;更是当下层出不穷、喧嚣浮华的所谓大片中难得的清新文艺之作 。 该影片没有华美的大制作大炒作 , 但在同题材的文学、戏剧、电影等不同门类的书写中 , 即使是今天 , 在我看来 , 它仍耐人回味、堪称经典 。 这部古装爱情剧 , 以秦淮一代名妓柳如是为题 , 铺排一段历史风云 , 探索中国士人在易代之际的思想裂变 , 其成功之处 , 就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话语理路 , 从世俗生活的庸常中发现人的真心真情 , 拍出了这一题材的“三感”与“三气” 。 “三感” , 就是时代感、人生感和美感 。 “三气” , 则是正气、才气和大气 。
一、柳如是题材现象
借烟花女子与士人情缘来谈论政治 , 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大传统 。 自明清易代以来 , 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姻缘与离合就是一个焦点问题 , 且实质上成为知识分子思想反思的隐喻行为 。 事实也是如此 。 明清之际秦淮八艳与风流名士之间的感情纠葛 , 尤其是柳如是与钱谦益的姻缘离合 , 历来就是许多学者、文人、作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 甚至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
以柳如是为题材的小说体传记众多 , 有石楠的《寒柳——柳如是传》、卞敏的《柳如是新传》等不下10种;以钱、柳为题材的影视、戏剧作品大概有6种:朱建新、周小兵联合执导2002年首播的30集电视剧《魂断秦淮》、孙树培导演2004年首播的22集电视剧《秦淮悲歌》 , 香港邱木棋执导1992年上演的电影《历代名妓:悲落叶之柳如是》、2012年万茜主演的电影《柳如是》 , 广州话剧团排演的话剧《白门柳》、梅花奖得主李仙花主演的汉剧《白门柳》 。 钱、柳题材的不同书写中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外传》和刘斯奋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 。
陈寅恪以堂堂一国学大师的身份 , 耗费十年 , 非常严肃地撰写了《柳如是别传》 。 ①显然 , 那绝非仅仅为其区区一青楼女子作传 。 《柳如是别传》被学界认为是陈寅恪晚年最重要的学术著作 , 其洋洋洒洒80万言的《柳如是别传》既是给柳如是、钱谦益、陈子龙作传 , 更是给陈寅恪先生本人写了心史 。
【叙拉古之惑|柳如是| 电影、影评、肖像、丹青、传记及小说】刘斯奋先生历时16年潜心创作的三卷本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② , 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 皇皇巨著多达160多万字 , 既写出了柳如是、钱谦益所处时代的风云变幻 , 更写出了明清易代情势中的知识分子 , 写出了他们的文化选择和思想萌蘖 。
上至大师级的学者陈寅恪 , 下至当代作家刘斯奋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 , 无不为此而忧心伤神 , 握管慨叹 。 一个青楼女子与一名国学大师、一个历史小说大家 , 他们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精神契合点?无非是明清易代之际的出处问题、守节与守身的问题以及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问题 。
其他的作品大都以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或刘斯奋的《白门柳》进行改编创作 , 例如电视剧《秦淮悲歌》、话剧《白门柳》、汉剧《白门柳》 , 均根据小说《白门柳》改编创作;电视剧《魂断秦淮》、卞敏的《柳如是新传》 , 均依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 当然亦有利用柳如是的青楼出身落入情色的俗套的叙述 , 如香港电影《历代名妓:悲落叶之柳如是》 , 描写柳如是被迫卖身柳巷成为烟花女子 , 被宰相周道登看上成为侍妾后又出轨家中长工的一段香艳故事 。
分析众多钱、柳题材的作品 , 主要有两种叙事传统:以陈寅恪的《柳如是外传》和刘斯奋的《白门柳》为代表的作品 , 注重柳如是后半生的书写 , 着意钩沉其参加反清复明之事 , 塑造奇崛的巾帼英雄形象 , 把钱、柳后半生的坎坷与挣扎、明清世变引发的士人心灵震颤写得惊心动魄;以电影《历代名妓:悲落叶之柳如是》为代表的作品着重柳如是前半生的书写 , 把柳如是纯粹塑造成香艳的青楼女子形象 , 写得闹闹哄哄 。 不管是民族英雄 , 还是香艳的青楼女子 , 两种视角其实都不出男性为主体的审美视角 。 万茜主演的《柳如是》却是站在女性视角的层面 , 把这一段滚滚历史洪流中的人和事写得波澜不惊 , 淡雅如画 , 犹如叙家常般娓娓道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