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走向“无为而治”的5大举措丨【勺子深荐】( 二 )
由此看到 , 华为推行的“职业化管理” , 既吸收了其应有的优点 , 又避免了其常见的缺点 。
而这些缺点在西方大型跨国公司里都是常见的 。 比如:通用电气迅速衰落的原因 , 既有杰克·韦尔奇的短期化嫌疑 , 也有他的继任者杰夫·伊梅尔特的重大决策失误 。 华为虽然不是上市公司 , 但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却比通用电气更胜一筹 。
文章图片
2、三个突出特点保障治理方式转型成功
任正非在制定华为行为规范的过程中 , 有三个突出特点保障了公司治理方式转型成功 。
其一 , 亲力亲为、不遗余力 。
任正非在2019年之前基本不在外界露面发声 , 但在公司内部一直是十足的“活跃分子” 。 他经常通过内部邮件的方式 , 向全体员工发布倡导和指引 。 同时 , 他与管理层一起不断完善公司的规则体系 。
其二 , 明显的军队特征 。
《华为干部作风八条》《华为干部的二十一条军规》等规定 , 每年一度的“华为干部工作作风宣誓仪式”等活动 , 甚至诸如“少将连长”“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唤炮火”等用语 , 无不打上军队的烙印 。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打造了仿军事化管理体系 , 效率高 , 效果好 。
其三 , 深厚的群众基础 。
华为重大的规章制度 , 都是经过团队充分讨论后确定的 , 而不是“长官意志” 。 例如:《基本法》始于1995年 , 直到1998年才定型 。 之所以历时三、四年 , 主要原因之一 , 在此期间经过了华为上上下下的反复讨论 。
正是由于大家高度认可 , 任正非说《基本法》出台后 , “不知不觉中‘春秋战国’就无声无息了” 。
文章图片
02
措施二:构建流程
1、从事业部制到矩阵式 , 再到“全流程型公司”
华为管理经过1987-1995年的草创阶段、1995-1998年的基本法阶段之后 , 就进入了流程化阶段 。
其动因在于 ,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 “窝工”“内耗”等大企业病就出现了 。 要进一步提高公司运作效率 , 必须依靠更科学的管理 。 为此 , 任正非不断走出国门 , 向西方著名实业企业“取经” , 同时向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求教 。
最初有专家建议华为采取GE的事业部制 。 任正非仔细研究了这种管控模式之后给否决了 。 因为他担心这种模式容易形成“山头” 。
华为选用了矩阵式管控模式 ,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不过 , 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个非常明显的弊端——管理层级过多 , 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 阻止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
此时 , 任正非向全公司发出号召:“员工参加管理 , 不断地优化从事工作的流程与工作质量……改革一切不合理的流程 。 ”
于是 , 从1990年代开始 , 华为不惜耗费数以亿计的巨资 , 先后聘请德国FhG公司为华为设计了生产工艺体系 , 聘请IBM为华为实施了IPD等项目 , 在普华永道的协助下引进了财务管理体系 , 与美国Hay公司合作引进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等等 。
现在 , 华为是一个全流程型的公司 , 把企业所有的活动纳入到了十六个一级流程里面 , 构建了企业业务运行的堤坝 。 至此 , 华为建立了堪称最正规化的流程管理系统 。
华为的流程化组织究竟有哪些优势?从任正非的讲话中 , 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 , 打破了以部门为管理结构的模式 , 转向以业务流程和生产线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 从而把公司粗放的管理 , 逐步细化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当中;
推荐阅读
- 日媒:特朗普政府正在带领美国走向衰落
- 朱云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向现代化 为世界提供借鉴经验
- 中国朱云汉: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向现代化 为世界提供借鉴经验
- 无人化人脸识别、净桶设备 AI助力青岛垃圾分类走向无人化自主化
- 『苏屿山』幸福触手可及苏屿山和周放什么关系 这部剧的走向越来越精彩
- 「仝卓」《快乐大本营》抛弃了仝卓 往届生改应届生事件会有什么走向?
- 时政从政府工作报告表述变化看政策走向
- 疫情“90后”特警延迟婚期走向抗疫战场:击退疫情再团圆
- 吴岩教育部: 在线教学要从“新鲜感”走向“新常态”
- 推荐:任正非回应退出多个子公司:不代表什么,我在华为没有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