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言论|为什么不会有“中国马自达”?( 二 )


那么 , 国内有哪些小公司呢?注意 , 在这篇文章的语境里面 , 小公司是个褒义词 , 是“小而精”的意思 。
你会发现 , 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有这种小公司的气质 。 没有任何一个销量不高的品牌 , 是能够用“一说起xxx就想起yyy”套进去的 。
大家车言论|为什么不会有“中国马自达”?
本文插图
当然 , 换成负面的说法 , 也不是没有:“一说起抄袭就想起众泰” , “一说起骗补就想起知豆” 。
国内虽然有很多汽车品牌了 , 不过似乎谁都不愿意退一步主动宣布自己是二线品牌 , 更何况告诉人家自己是小公司 。 刚才我也说过了 , 承认自己的小 , 需要的自信和底气 , 比盲目把自己吹大要多得多 。
销售规模小 , 就能成为小公司吗?绝对不是的 。 小公司的思维 , 就是要精心钻研出自己的一招必杀技 , 能把巨人撂倒的那种 。 所谓不怕千招会 , 就怕一招绝 。 练绝招 , 本来就是中国品牌最缺的 。
是时候没到啊 。 想想看 , 在汽车行业景气的这些年 , 大家都在做增量市场 , 竞争环境不够充分 。 很多品牌并不需要很核心的竞争力 , 每一样做到70分 , 甚至都不用合格 。 价格看着厚道 , 配置堆满配置表 , 总有人会为这些堆砌的配置买单 。
大家车言论|为什么不会有“中国马自达”?
本文插图
这时候 , 所有的汽车品牌只要紧跟大势 , 总能捞着点什么 。 而且技术研发就像是玩养成游戏 , 前期很可能光投入不见效 , 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玩意儿 。 能舒服赚钱 , 为什么要给自己制造困难 , 去练一两招一技之长?
然而当市场收缩 , 市场格局定型 , 马太效应就会逐渐显现 。 其实不用说“会” , 现在的中国车市就已经发生这件事情了 。 头部品牌可以在负增长的大趋势下销量逆势上涨 , 你说是动了谁的奶酪?
主流品牌满足了主流的消费需求 , 大口吃肉 。 非主流品牌还跟在主流品牌后面捡残渣 , 捡不出个康庄大道的 。
大家车言论|为什么不会有“中国马自达”?
本文插图
你还别说 。 倒是那些很多人看不上的“互联网造车”品牌 , 因为明白自己是这个游戏的新玩家 , 一切从零开始 , 反倒有这种练好一招绝招的觉悟 。 既然一无所有 , 也不具备正面竞争的全方位实力 , 那么靠单点突破自然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产品逻辑 。
特斯拉就是这种极度偏科的学生 , 虽然做得不好的地方确实无法直视 , 可是做得好的地方也足够让人痴迷 , 让人允许它犯错 。 再例如蔚来的保姆式售后服务 , 我就问你香不香(不展开讨论它存在的其他问题 , 否则阿罗的可靠性和斯巴鲁的油耗可不高兴了) 。
有的品牌真的应该转型成小公司啦(这里不点名 , 点名得罪人) 。 消费市场越来越饱和 , 做一线品牌都在做的产品 , 捞不出未来 。 另外正是因为市场饱和 , 汽车产品细分市场越切越细 , 这正是给小品牌见缝插针的机会 。
大家车言论|为什么不会有“中国马自达”?
本文插图
当然 , 承认自己是小公司 , 不再和主流市场的主流产品正面竞争 , 这是一件需要很高明决策能力的事情 , 尤其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 , 定义一个之前不存在的产品 , 比对标一个已经存在的产品 , 难度大很多 。
这太难了 。 我们从来都喜欢做大 , 我们崇尚以大为美 。 要小而精 , 只看这个“小”字 , 就已经太扎眼了 。 也罢 , 期待国内出现一个像马自达这种小而美的公司 , 也许只是我一厢情愿 。
小而不精的 , 让他自然消亡吧 。 做大做强 , 才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嘛 。
大家车言论|为什么不会有“中国马自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