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询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探询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
本文插图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 , 召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界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撰写《中国名诗三百首》正式出版 。 (资料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采访人员 张君荣)近日 ,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主编 , 召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界名家赵敏俐、钱志熙、葛晓音、莫砺锋、张晶、左东岭、蒋寅、张福贵撰写《中国名诗三百首》正式出版 。 该书精选中国文学史上305首经典诗歌(广义的诗歌概念 , 包括部分词和散曲小令) , 予以详细注释和独到鉴赏 , 旨在发掘中国诗歌的境界之美和技艺之精 。
长期以来 , 中国的文学史和诗歌选本都不自觉地分为两橛 , 即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分疆而治 。 这无疑加大了二者之间的鸿沟 , 不利于进行古今的融会贯通 。 《中国名诗三百首》明确将中国现当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选在一编 , 不仅体现了中国诗歌史的完整性 , 而且有利于观中国诗歌古今演变的大势 。 虽然一个选本难以彻底解决古今贯通这个宏大的问题 , 但是这一尝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 古今贯通的意识不止体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同台共震上 , 而且渗透在对各个时段的诗歌选析中 。 本书所选诗歌都立足于对当代人格的养成和当代文化事业的建设 , 是对中国诗情画意传统的现代传承与创新发展 。
传统上 , 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 , 还是中国现当代诗歌 ,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 , 都已经是一种“历史流传物” , 需要予以合理阐释才能激活它们的价值 。 而如何阐释 , 需要一定的视野 。 对此 , 《中国名诗三百首》的主编具有明显的理论自觉:“在我们看来 , 这应是一种穿越古今而找寻中华民族诗性思维特质的探询意识 。 的确 , ‘通古今之变’而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作品中精选出‘三百首’ , 其中包括跨越‘五千年’传统文化与‘一百年’现代文化鲜明对峙的历史界限 。 ”本书将中国传统诗词与中国现当代诗歌贯通选析 , 正是这一探询意识的直观体现 。
中国文学界对于普及与提高做过很好的探讨 , 许多学术大家都非常重视普及性读物的编写 , 如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马茂元的《唐诗选》、钱锺书的《宋诗选注》、余冠英的《汉魏六朝诗选》等 , 都成为了经典选本 , 影响了几代人 。 本次编写《中国名诗三百首》的作者 , 包括主编韩经太 , 以及各时段撰写者赵敏俐(先秦两汉)、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葛晓音(隋唐五代)、莫砺锋(两宋)、张晶(辽金元)、左东岭(明代)、蒋寅(清代)、张富贵(现当代) , 他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深耕多年 , 研究成果卓硕 , 获得了全国同行的认可 。
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韩经太表示 , 中华文化是一种特具诗性精神的文化 。 从出土器物所呈现的大约距今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所唤起的鹤鸣乐声之远古想象 , 自然而然地联系到庄子《齐物论》作为开篇引论而由“地籁众窍”“人籁比竹”升华到“天籁”之“吹万不同”的艺术哲思 , 同时又经过“大音希声”的原创命题而跟随先哲老子把解释天地万物的秘密隐藏进“众妙之门” , 所有这一切关乎民族文化初心的探寻体验 , 都具有诗性哲思的神理与韵味 。 初心如斯 , 进境无极 , 直觉美感的高度形象思维 , 每每隐喻着关乎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 , 无论是专家解读 , 还是读者阅读 , 自可尽情体味徜徉两端的无尽之妙 。 以是 , 从“关关雎鸠 , 在河之洲”到“面朝大海 , 春暖花开” , 新“诗三百”的诗美世界在你面前徐徐展开……
北京大学博雅讲习教授葛晓音表示 , 从中国两千多年积累的诗词中选出三百首名作 , 就像试图以几勺水映照出浩瀚的大海 , 需要有面对争议的勇气 。 或许每位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名诗标准 , 但这一本《中国名诗三百首》还是力求从中找到最大的公约数 。 因为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 , 历朝历代都产生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 , 经过历史的自然选择 , 那些千年以来始终留存在民族记忆之中的精品 , 便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 而经典的诗歌总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 在不同时代给人以新的启迪 。 所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蕴的美感也需要一代代学者不断深入地解读和阐发 。 倘若编者和赏析者的努力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期待 , 那就是这本选集的大幸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