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哥看历史|中古时期家谱的编造与墓志铭的冒刻,古人原来是这样追宗溯祖的


家族谱系的编造与墓志铭的冒刻 , 都是古代人们用来追溯祖先的手段 , 尤其以中古时期最为盛行 。 这样做的目的无外乎彰显门面 , 抬高身价 。 但却使得历史文献与墓志碑文资料中 , 关于同一人的记载也不尽相同 , 甚至不同墓志因存在故意拔高吹捧之嫌 , 导致关于同一人的记载却不尽相同 。 墓志铭作为第一手史料 , 其研究价值尚且不及史书杜撰 。 家修谱牒中记载的祖先 , 通常追溯至先秦时期 。 因此这就导致一大批伪刻的墓志碑文出现 。 使得史学的研究极为混乱 。

宇哥看历史|中古时期家谱的编造与墓志铭的冒刻,古人原来是这样追宗溯祖的
本文插图

古代家谱
中古的家谱为什么会出现伪造?
士族是中古时期的重要社会力量 , 士族谱系是支撑、维护其家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材料 。 为了获取更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 , 中古士族对其谱系的建构与书写当中常带有虚构、攀附的成分 。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曾有言:“家谱之作 , 盛于中古” , “自世重高门 , 人轻寒族 , 竞以姓望所出 , 邑里相矜。 ”正因中古时期 , 轻视寒门庶族 , 因此门面之风尤盛 。 而关于家族的家谱、碑志 , 也被士族大家看的尤为重要 。 因此便出现了家谱、碑志追溯先秦古典人物的趋向 。 甚至有时候连上古时期的神化传说之人都不放过 , 但是这些后人的追溯往往不尽真实 。 另外 , 中古时期墓志铭的冒刻以及家谱的篡改 , 还伴随着另一普遍的现象 , 那就是同姓宗族联姻建构 , 互相依附 。 自己家门没有可以高攀的显赫之人 , 就借用其他同姓之人中的显赫者或来伪刻墓志 , 或直接写入家谱中 , 进以抬高身价 。 中古时期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

宇哥看历史|中古时期家谱的编造与墓志铭的冒刻,古人原来是这样追宗溯祖的
本文插图

刘知幾
中古士族家谱碑文建构与书写脉络
中古时期 , 无论是官家的家谱也好 , 还是私人修订的家谱也罢 , 它们无不是士族门第的构建以及士族身份确认的重要凭证 。 现今出土的大量的墓志碑文 , 很多都将其视为重要依据 , 而其中的真实谬误尚有待商榷 。

宇哥看历史|中古时期家谱的编造与墓志铭的冒刻,古人原来是这样追宗溯祖的
本文插图

弘农杨氏宗祠
中古时期的墓志中存在大量抄引官私家谱的现象 。 将家谱中与志主相关的记载 , 或直接抄录 , 或稍加编改刻为碑文 。 墓志比之家谱的所记所载更为详尽清晰 , 但并不代表其更为可靠 。 士族家谱攀附冒认之事屡见不鲜 , 隋唐以降尤为盛行 。 自皇室为先 , 开附认之风:例如隋朝杨氏攀附于弘农杨氏 , 唐朝李氏冒认陇西李氏 。 这种自上而下的冒认之风 , 吹遍了整个中古时期 。 这种对家谱的构建过程有二 。 其一、述及先祖往往追至先秦 。 无论是史书所载 , 还是神话传说 , 大凡与之某一姓氏有千丝万缕关联者 , 无不被认祖归宗 。 其二异域同姓小士族追附大士族 , 胡人同化追附汉人名门 。 寒门庶族为彰显门面 , 不得不攀附世家大族;胡人南下为师出有名 , 不得不冒认为中原皇室后裔 。 其中刘渊自称汉高祖刘邦之后 , 便是很好的证明 。 这两种构建方法 , 即顾颉刚所言的层累式以及仇鹿鸣的横纵构建法 。 此种构建除皇门外还有渤海高氏、太原王氏、清河博陵崔氏等众多中古士族 。 这种附认之由 , 无非是自抬门面 , 拔高地位 。

宇哥看历史|中古时期家谱的编造与墓志铭的冒刻,古人原来是这样追宗溯祖的
本文插图

陇西李氏:陇西堂
对中古士族谱系的建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谱系书写的勘正 。 然则铭文多溢美之词 , 如《后汉书》记载蔡邕为东汉名士郭林宗撰碑文有言:“吾为碑铭多矣 , 皆有惭德 , 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 除个人原因外 , 墓志的撰写也与政治密不可分 。 墓志篆刻多异文 , 或避讳政治、或尊及先祖 。 且同一碑上铭文多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 甚至非同一时期所刻 。 通过刻师笔迹 , 重叠衍文等现象观之 , 便可洞悉一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