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绣——针尖上的宫廷艺术
它是燕京八绝之一 , 与景泰蓝、雕漆、宫毯、金漆镶嵌相比 , 它与皇帝更为亲近 , 皇帝曾身着由这门技艺做出的龙袍君临天下 。 它就是被称为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或“宫廷绣” , 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 , 以北方民间刺绣为基础 , 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 。 盛于明清时期的京绣多用于宫廷装饰及服饰 , 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 , 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 。
京绣历代传承宫廷绣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 到了辽代则步入高峰 。 据史料记载 , 辽在当时的燕京专门设立了绣院 , 所制的“宫廷绣”主要用来供奉宫廷给帝王、侯爵服饰之用 。 在南宋人所著的《契丹国志》中 , 对京绣曾有这样的描述:“城北有市 , 陆海百货 , 聚于其中 , 僧居佛寺 , 冠于北方 。 锦绣组绮、精绝天下” 。 到了元代 , 金银线用于宫廷绣 , 成为京绣中最好的针工 , 也称为“平金打籽”绣 。 这种绣用真金锤箔、捻线 , 盘成图案或是结籽于其上 , 工艺复杂、材质贵重 , 所绣之物十分精致、贵重珍奇 , 足显皇家的金碧辉煌 。 这种绣法在其他地区的绣品中极少见到 , 成为宫廷绣的特色绣法 。 自明朝以后 , "宫廷绣"的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 , 刺绣人员日趋扩大 。 到了清代"宫廷绣"更为兴旺 , 特别是光绪年间更是名扬海内外 , 被誉为"宫绣" 。 在清代 , 由于"宫绣"艺术的影响不断扩大 , 京城民间亦纷纷效仿 。 清末期北京涌现了许多家"绣坊" , 传承了"宫廷绣"的一些特点和针法 , 使得图案内容更加民俗化、与生活更加贴近 , 后人皆称为"京绣" , 并列为清代四小名绣之首(京绣、鲁绣、汴绣、瓯绣) 。
京绣的工艺特点京绣的最大特点是绣线配色鲜艳 , 其色彩与瓷器中的粉彩、珐琅色相近 。 京绣以雅洁、精细、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为主要特征 。 京绣的用料非常考究 , 其选料精当贵重 , 豪华富丽 , 不惜工本 。 京绣以在丝绸上织绣为其独到之处 。 在京绣工艺中 , 是先用金银线来盘成花纹 , 然后用色线绣固在纺织平面上 , 这种绣法在中国绣品中是独一无二的 , 每件京绣工艺都显出皇室气派、金碧辉煌 , 贵重珍奇 。 代表性的京绣作品中 , 一针一线都渗透出帝王亲贵的倾天权势 。
京绣有三点极为突出:一、具有独特的地位 , 有些纹样在其他绣种中是不准许使用的 , 如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样和五爪金龙纹只有皇帝才能用(四爪为蟒 , 用错有篡位之嫌) 。二、图案题材广泛:山水花鸟、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吉祥八宝等 , 在运用上更讲求寓意的吉祥 , 处处有着饶有趣味的“口彩” , 所谓“图必有意 , 纹必吉祥” 。三、宫廷艺术风格浓厚、装饰华丽、材料名贵 , 有的绣品关键部位缀玛瑙、翡翠等宝石 。 京绣主要用于京戏、古装、影视剧的剧装 , 特别是传统京剧服装80%有绣活 。作为一种濒临失传的传统宫廷手工艺 , 京绣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京绣这种传统手工技艺承载着民族的文化遗产 , 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智慧 , 2014年11月11日 , 京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