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書房|其实还有1个国家,实力并不弱于魏蜀吴,东汉末年分“3国”?错】

引言
东汉末年 , 烽火连天 。 本来桓灵二帝统治下的天下就已经是断壁残垣 , 破败不堪 , 自“黄巾起义”之后 , 天下彻底大乱 。 董卓吕布父子蛮横专权 , 后被袁绍带领的讨伐军消灭 。 而曹操又通过强兵黩武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击败袁氏集团 , 统一北方 。 后来位于南方的孙权刘备于赤壁击退曹操南下的八十万大军 , 开始分别割据于东南和西南之地 。 此后 , 三个国家之间战争不断 。 这 , 是史书上的版本 。
【南書房|其实还有1个国家,实力并不弱于魏蜀吴,东汉末年分“3国”?错】
文章图片
02
话说天下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每一次分裂 , 都会有异族乘虚而入 , 削弱中华民族的势力东晋末年 , 有五胡乱华;北宋末年 , 有靖康之耻;民国中原混战间 , 有日本侵略东三省 。 纵观历史 , 貌似唯有战国和三国 , 几乎没有外部势力的干扰 。 战国我们很熟悉 , 那是因为有赵国和燕国北筑长城 , 加上有李牧、乐毅等大将多次击溃匈奴 , 才保得北方的平安 。 而南方的楚国与百越虽战争不断 , 但一直都是以楚国讨伐百越为主 , 不足为惧 。 那么 , 三国期间 , 三方混战长达三十六年之久 , 为何就没有遇到过外族的入侵呢?
【南書房|其实还有1个国家,实力并不弱于魏蜀吴,东汉末年分“3国”?错】
文章图片
在笔者看来原因有二 , 一个是西汉武帝刘秀的功劳 , 当时派燕青和霍去病率两万大军北击匈奴数千里 , 使之几百年内没有再南犯大汉 , 不过 , 这个原因比较牵强 , 毕竟已经过了四百年之久 , 怎么可能没有其他势力之崛起呢?其实 , 第二个原因才是主要的原因 。 那便是 , 在三国之外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 , 因为当时中原主要的大型战役 , 这个国家都没有参加 , 所以历史上并没有进行过多的演义 。
【南書房|其实还有1个国家,实力并不弱于魏蜀吴,东汉末年分“3国”?错】
文章图片
02
但是 , 这个国家论国土面积 , 论存留时间 , 论历史贡献 , 都完全可以与其他的三个国家一较高下 。 这个神秘的国家 , 就是公孙家族建立的燕国 , 他的开国皇帝是公孙度 。 起初 , 公孙度的父亲只是董卓手下的一名郡吏 , 在董卓当年像过街老鼠 , 人人喊打的那个时代 , 他的父亲并没有赶着帮忙 , 而是在辽东巩固自己的地盘 。
历史上很多人评价这种行为是逃兵行为 , 但我却不这么看 。 因为当时东边高句丽已经十分强大 , 不断骚扰着辽东地区 , 辽东西边的乌桓也蠢蠢欲动 , 辽东地区可谓是腹背受敌 , 如果此时班师回朝 , 无异于将辽东送给异族 , 后患无穷 。 现代也有很多人坚持认为公孙度之父只是为了一己私欲才不肯回到中原帮助董卓 。 毕竟“子非鱼 , 安知鱼之乐” , 我们当代人没有必要再做过多地揣摩 。 总而言之 , 对于中国整个的历史发展来讲 , 他的选择是利大于弊的 。
【南書房|其实还有1个国家,实力并不弱于魏蜀吴,东汉末年分“3国”?错】
文章图片
在公孙度的父亲死后 , 公孙度让自己的燕国开始了起飞之路:首先 , 攘外必先安内 。 公孙度通过了一系列的改革 , 削弱了内部王公贵族的势力 , 并通过诛杀降级与和亲收买两条路子在短短三年之内就消除了内忧问题 。 对外 , 通过对高句丽的多次讨伐 , 并联合当时东北的其他部落进行合围 , 使高句丽的国土面积越来越小 , 最后只能和燕国和解 。 消除了高句丽这个最大的外患之后 , 燕国开始一边吞并其他部落 , 一边养兵蓄锐 , 准备西征乌桓 。
在公元185年 , 燕国开始西讨乌桓 , 经历了大大小小20多次战役后 , 终于将其顺利拿下 。 而在公元200年 , 官渡之战爆发 , 公孙度选择了个案观火 , 等到袁曹两家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再来个渔翁得利 。 可惜 , 人算不如天算 , 公孙度于公元204年病逝 , 其子孙似乎没有再南下统一中国的愿望 , 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良机到来之时都没有好好把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