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的天花板仅仅是别人的起跑线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初以为这句话仅仅针对中国 , 后来才知道 , 印度也是这样 。印度电影《起跑线》讲述的就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竭力让孩子入德里最好学校的故事 。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 这对夫妻绞尽脑汁:先是在学校周边买房 , 获得半夜排队领申请表的资格 , 这时他们才知道很多孩子还在娘肚子里时 , 就已开始了申请 。 当一系列措施失败后 , 听说学校每年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额专门针对贫穷家庭的学生 , 于是又伪装贫民 , 搬进了贫民窟.....历经坎坷 , 终于孩子如愿以偿进了名校 , 才发现 , 这所排名第一的小学 , 其实贫民孩子寥寥——贫民即使进去 , 也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消费 , 而又自动退学 。看这部电影之前 , 刚好我在微信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有人问芬兰的孩子什么是成功?答案是这里没有成功 , 如果你拥有一份工作 , 有一个妻子 , 有点钱 , 就已经算是了;又问芬兰最好的学校是哪所?答案是离家最近的哪一所.......就在一些国度大力宣扬成功学、起跑线的时候 , 很多国家对之却嗤之以鼻:我一朋友从澳洲留学归来好几年了 , 他把澳洲人形容为“懒洋洋的高贵” 。 他说 , 澳洲人真的不在乎做什么 , 你当总统也好 , 做店员也罢 , 大家都平和地头顶着同一片蓝天 。 他同班的一个毕业生 , 毕业后就直接考取了剪羊毛资格证 , 一辈子剪羊毛又怎么啦?在澳洲 , 你挣得多 , 缴的税也多 , 算下来的收入 , 没有太大的区别......难怪有人采访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母亲 , 当问到您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儿子 , 您是如何培养他的?丘吉尔母亲很不高兴地反问:“请问您说的是哪一个儿子?我有两个儿子呢......”这些西方皿煮国家的认识 , 在世界文明古国的印度却不一样!印度 , 堪称全球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 社会问题也屡屡凸显:警察的腐拜嘿暗 , 政府的虚伪妻骗 , 上层对下层的侵占与掠夺 , 下层人物的卑微挣扎.....印度电影敢于大胆而直面整个社会存在的弊端 , 敢于抨击现实 , 反映嘿暗——不得不承认 , 印度在电影制造业方面 , 有着其自游与先进之处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在《起跑线》这部电影里 , 对下一代最好的投资 , 就是将孩子送进一流学校——中产阶级是为了守护自己固有的阶层 , 而低层人物则是想打破原有的阶层分化 。 可是 , 最终的结局是 , 中产阶级有钱 , 但无社会拳利与地位 , 他不得不去侵占穷人的资源 , 让真正的底层人永远固化在底层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北京市文科状元(一名外交官的儿子)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说出了大人们不愿意正视的问题:“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 像我这种 , 衣食无忧 , 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 , 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 , 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 。 这些条件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 , 确实能比他们走很多的捷径 。 ”当一个社会在不断倡导成功学、不断炮制心灵鸡汤的时候 , 这个社会往往是不公屏、不河蟹的 。 电影里 , 家长们倾其所有 , 甚至底层人以“碰瓷”的方式去获得孩子入学的基本学费.....都是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都是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阶层!这是一场战役 , 它不单纯是孩子的比拼 , 更是父母实力乃至整个社会资源的较量——电影到最后 , 是这对中产阶级夫妇最终知道名校囊括了法官、检察长、市政要员等等权贵的孩子们 , 而那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额 , 仅仅是抛给底层人的一丝念想 , 因为整个德里市那些没有权势的有钱阶层 , 都在觊觎与侵占着这百分之二十五——包括他们自己!而此刻的教育 , 完全沦陷了 , 成为大人撒谎、孩子紧跟的一门生意!“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听起来 , 是家长对子女未来的期许 , 是他们满满的爱心 , 其实质 , 是一个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后果——电影展示了这样一个现实——你努力的天花板 , 仅仅是别人的起跑线 。
推荐阅读
- 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什么都没改变,孩子你要。。
- 学习娱乐技|努力拼搏,把爱献给心血管事业——记河南省"医德医风标兵"张瑞成
- 外媒:越南努力恢复经济 这些因素或助其吸引外资
- 我做不成英雄,努力不做一个恶人,一个傻B
- 董明珠直播翻车,骂哭男下属:低层次的努力,多可怕
- 精子
- 关注夏收一线|关注夏收一线·政策好 人努力 夏粮丰收在望
- 日本帅哥成入殓师,努力活着是对生命最大的尊敬
- 不仅仅是华为!网友:特朗普该收手了!
- 孟晚舟未能获释,华为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