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市场经济里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理性看待市场经济里固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 ,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 , 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 因此 , 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 , 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 , 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 , 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 , 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 , 不讲职业道德等 。 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不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 , 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 , 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 , 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 因此 , 他进行经营决策时 , 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 , 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 , 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 。 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 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 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 , 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 ”;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 。 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 , 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 , 于是各地“蜂拥而上” , 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 , 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 , 从低端到高端的各种资源重复浪费 。滞后性:在市场经济中 , 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 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海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尖的决定的 。 这样 , 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 , 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 , 有一定的时间差 。 也就是说 , 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 , 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 。 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 , 该商品的社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 , 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 , 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 , 才恍然大悟 。 然而 , 此时即使转产 , 也已造成产品积压 , 不得不贱价拍卖 , 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 。三鹿奶粉事件充分表现出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 为了利润不顾消费者利益 , 用三聚氰胺蒙混检测 。 造成大量婴幼儿长出肾结石的恶劣事故 。日本90年代的经济泡沫充分证明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 , 7、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 , 连报纸上也公开说出“日本房地产永不下滑”的口号 。 众人盲目追求利润 , 将房价炒得奇高 , 造成经济表面上的繁华 。 当房价升到几十倍的时候 , 美国突然抽离资金 , 令房地产突然崩溃 , 连带着所有产业同时化为泡沫 。 我们现在坚持的是:房子是用来住的 , 不是用来炒的!滞后性的事例很多 , 但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突出的 。 我这里就举一个例子吧:一个村子中 , 大家都在种稻米 。 某一年 , 张三家种西瓜 , 获利是其他人种稻米的3倍 。 全村人看到后就向张三取致富经 , 一起种西瓜 。 第二年的时候西瓜太多 , 市场消化能力有限 。 西瓜滞销 , 贱卖也卖不出 , 留在家里腐烂 。 全村人都穷了 。 这种原因导致生产积极性波动在两极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