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的核心:我们该把孩子交给谁来教育?

关于孩子交给谁来教育这个问题 ,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 为什么?因为在那个时代 , 中国的乡村大部分都是文盲 , 而那些教书先生往往都是秀才 , 在学识品德和能力方面是远远高于这些村民的 , 所以这些村民把孩子交给这些先生去教育的时候 , 他们是带着一种欣慰和仰慕的心情 , 觉得自己的孩子能够跟着这位先生读一些圣贤书 , 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 那是引以为荣的!对于这个教书先生的个人品德学识 , 那是一百个的放心 , 满满的仰慕之情 。 即使是在40年以前 , 这个情况都没有改变 。 就是各地学校的老师的文化水平都是普遍的高于家长的啊 , 所以家长他只是考虑自己有没有钱供孩子上学的问题 , 而从来不考虑这个老师的素质的问题 。 但是这几十年来这个情况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 随着中国大学教育的普及 , 以及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传播 , 中国的家长在学识上、眼界上已经接近了国际水平 , 特别在一线城市 , 很多父母本身就是211、985大学毕业的 , 学识都比较高 , 而中国的学校老师的素质却提高不大 , 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啊 , 以前考师范大学的有很多还是聪明的孩子 , 只是因为家里缺点钱 , 而现在师范毕业的基本上就是各方面是全面最差的学生才去考师范学院 , 因为老师这种工作的压力、收入、自由度很不人性化 , 使得优秀的人才不愿意来当老师 ,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 。 就是当家长们跟老师接触的时候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心理落差 , 我怎么能够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样的人去教育呢?很多老师趾高气昂 , 连基本的为人礼貌都没有 , 对待家长换来换去 , 一副小人得志的形象 。 中国家长们想 , 就你这样的素质 , 不是毁了我的孩子吗?这是很多中国家的教育的核心 。 那么 ,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如何建构的呢?主要有三点经验:第一就是有一个较高质量的老师系统 , 就他们的老师待遇啊 , 工作环境方面 , 比较人性化 , 能够到吸引比较优秀人才来从事教育工作 , 所以说家长跟老师接触的时候不会觉得对方特别low , 能达到一个社会中上水平一个薪资 , 工作强度还略低一点 。 第二 , 就是有一个很高水平的 , 远高于家长认知水平的教育理念体系!就是在在现代的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的基础上建构的一个符合孩子成长的教育进度 , 即使你这个家长不认同某个老师的素质 , 但是他们这一套教学体系你不得不服 。 也就是说可以 , 你孩子的教育不完全被老师个人的素质所束缚 , 他背后一个人类文明的成果 。 第三 , 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家庭教育传统和社会教育环境 。 所谓家庭教育传统 , 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传统 , 大部分发达国家都有基督教的传统 , 而基督教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来训练孩子们的品行 , 所以他们的德育部分他们自己能够把握 , 对学校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大 。 另外 , 就是在这个社会活动有很多义工团体、童子军、夏令营等活动机会 , 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参与社会 , 奉献爱心的机会 。 这样子的话 , 孩子们就能得到一个多方面的综合的教育 , 就是不完全被学校教育所限制 。 中国家长自身素质的迅速提高和中国学校老师素质的持续下降 , 造成了一个反差 , 就是所有的中国家长都在那里看教育学的书 , 都要自己来做孩子人格发展和教育规划的导师 , 这实际上极大的浪费了社会的资源 , 相当于每个人都要办一个学校 , 你说多辛苦?而且教育其实是人类最复杂的学科 , 它集中了大量的知识 , 涉及心理学、哲学、教育学、逻辑性、科学、艺术学 , 而且需要丰富的经验 , 所以这实际上是单个家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每个家庭都消耗了极大的资源在这方面 , 是非常不划算的 , 但可能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 我看到很多自学了一点教育学心理的家长亲自操刀 , 与老师们分庭抗礼 , 最后的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 效果并不好 。 教育的核心其实就是信仰的获得 , 一个有信仰的人 , 他的智力会得到自然的成长 , 而且会具有很大的潜力 , 特别是他的情绪会比较稳定 , 内心会有意义感和价值感 , 从而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 这一方面就是家长们需要传统的文化和人类文文化中去吸取的东西 , 也是家庭教育中所能够完成的目标 。 古今中外 , 一个人精神的成长都是在家庭内部完成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