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帮助华为:三大赛道的崛起与困境( 二 )

谁来帮助华为:三大赛道的崛起与困境
但细细研究之后会发现:公开报表中的中芯国际的资本开支 , 只是冰山一角 , 实际远不止这些 。在财务处理上 , 资本开支会通过折旧、摊销等方式进行费用计提 , 从而减少净利润额 。 而为了改善资本市场表现 , 中芯国际把不少开支都移出了上市公司 , 在体外大笔进行 。 其中几个重点就是:中芯南方、中芯北方、中芯绍兴、中芯宁波 。中芯南方 , 成立于2016年12月1日 , 位于上海张江 , 就在中芯国际老厂旁边 , 是一家具备先进制程产能的12英寸晶圆厂 , 主要是配合中芯国际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研发和量产 。 股东包括中芯国际、大基金、上海集成电路基金等 。自2018年1月起 , 经过两次注资 , 中芯南方的注册资本已经从2.1亿美金 , 增加到了65亿美金 。 第二次增资的时间正好是2020年5月15日 , 在美国再次加码制裁华为的当天 。中芯北方 , 位于北京亦庄 , 股东包括中芯国际、大基金、亦庄国投等 , 数次投资金额约为10亿 , 投向了28nm、40nm、65NOR代工等领域 。中芯绍兴 , 股东包括中芯控股、绍兴市政府、盛洋电器等 , 项目首期投资金额58.8亿元 。 2109年11月16日 , 公司宣布8英寸生产线通线投片 , 2020年3月正式量产 。中芯宁波 , 股东包括中芯国际、宁波胜芯科技和清芯华创 。 公司在2018年启动 , 聚焦模拟半导体特种工艺研发 , 总投资55亿元 。在这些子公司源源不断的增资之外 , 中芯国际自身也计划到科创板 , 预计融资300亿元 。有了钱 , 就可以更“浪”一些 。中芯国际在一季度报告中 , 将研发支规划从11亿美元增至43亿美元 , 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 而这个“市场需求” , 就是华为海思 。 今年5月 , 华为将麒麟710A的芯片交给了中芯国际生产 , 采用的工艺正是14nm这款最旱涝保收的工艺 。至此 , 中芯国际虽然仍不是台积电的对手 , 但是至少已经完成了优秀备胎的自我修养 。 而在封测环节 , 也正发生着变革 。目前芯片封测环节是三强对峙 。 中国台湾的日月光和矽品刚完成何并 , 市场份额高达30% , 台积电本身也是先进封测的王者 , 手中的扇出封装、3D封装技术都是独步全球 。 美国安靠占20% , 大陆的封测三强(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占30%左右 。 而和中芯国际走进同一战壕的则是长电科技 。谁来帮助华为:三大赛道的崛起与困境
2015年之前 , 长电科技就是中国最大的封测企业;而2015年 , 它又在大基金和中芯国际支持下(注入4亿美金) , 花费以6.7亿美金收购了世界排名第四的星科金朋 , 一跃从世界第六成为世界第三 , 还扩充了技术储备 , 行业全球专利授权排名第一 。收购只是第一步 , 整合才是大问题 。 而长电科技也面临整合困难 , 陷入了亏损旋涡 。 几经调整后 , 在2017年 , 长电发布定增募资 , 大基金、中芯国际各自认购29亿、6.5亿元 , 成为第一、第二股东 。 2019年 , 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就任长电董事长 , 长电科技进入中芯国际时代 。中芯国际通过“马甲”越芯数科联合大基金、长电科技等在绍兴成立了合资公司 。 中芯国际、大基金分别出资19.5亿、13亿元 , 而长电科技则以技术入股 , 无需出资 。 而这家公司离中芯绍兴的工厂仅仅1公里 , 亲密无间 。在此之外 , 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合资成立的中芯长电 , 也在绍兴落地 。 在此之外 , 自从2015年收购星科金朋以来 , 长电科技的固定资产增长了到了177亿 , 平均每年资本开支为37亿人民币 。中芯国际和长电科技形成了制造、封测的联盟 , 尽管市值加起来都不足茅台的1/10 , 但扩产、研发都在马不停蹄 。 第一季度 , 中芯国际的营收增长了35% , 毛利润增长了91%;长电科技营收增长26% , 净利润增长387% 。“中芯+长电”双子星 , 正在成为华为在芯片领域最重要的支持和备份力量 。 他们唇亡齿寒 , 因为如果华为绷不住 , 谁知道下一个攻击对象会不会是中芯呢?02. 设计:海思和它背后的狼群战术万丈高楼平地起 , 芯片基础是设计 。 中国芯片设计的中流砥柱则正是海思和它的小伙伴们 。 在手机芯片的研发领域 , 中国大致形成了“1+N”的格局 , 其构成简单来说 , 就是华为海思做大哥 , 带着一群如韦尔、圣邦、卓胜微、兆易创新等围绕着华为产业链做替补的小弟 。手机上的芯片种类繁多 , 主要就是手机处理器、基带芯片(信号)、射频芯片(信号)、摄像头芯片(照相)、电源芯片(电源管理)、存储芯片(存储数据) 。 海思作为中国的带头大哥 , 如今已经小有成就 。华为海思在2019年收入达到了840亿人民币 , 超过中国台湾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联发科的573亿 。 与此同时 , 海思的增长还在加速 。 2019年制裁后 , 海思增速反而从去年的30%加速到了60% , 挤进了今年一季度IC insghts榜单的全球前十 。 相比之下 , 联发科仅增长3% , 直接被挤出了全球前十五的榜单 。谁来帮助华为:三大赛道的崛起与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 , 海思分为“大海思”与“小海思”:“大海思”主要研发手机芯片、基带芯片、服务器芯片 , 在去年年底之前 , 并不直接对外销售 。 而“小海思”则主攻电视机顶盒与安防芯片 , 不仅对外销售 , 而且堪称市场一霸 。主攻手机核心SoC 和基带芯片的“大海思” , 已经站在了全球Fabless设计领域的制高点上了 。华为今年在中国SoC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43.9% , 甚至超过了由小米、OV以及一众二线厂家共同供养的高通骁龙 , 跃居中国第一 。 而去年发布的麒麟990 5G的跑分更是吊打同时期的高通骁龙855plus , 与年末发布的骁龙865相差无几 。基带芯片 , 可以说是手机里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 强如苹果 , 面对高通的基带专利 , 也不得不乖乖的交上保护费 。 而唯一能与高通一战的 , 就是海思的巴龙系列基带芯片 。 去年年初 , 华为发布巴龙5000 , 成为全球第一款单芯片多模5G基带芯片 , 并支持率先支持SA独立组网与NSA非独立组网 。在此之上 , 华为还将巴龙5000集成到了麒麟990 5G处理器中 。 在芯片上 , 更强的集成就意味着更小的面积、更低的功耗 , 而在麒麟990 5G之后发布的骁龙865却为了能够尽快上市 , 选择了外挂5G基带 。 这也难怪在5G手机出货量已经直逼40%的中国市场 , 高通的市场份额会被华为反超 。“大海思”站在聚光灯下 , 攻势凌厉 , “小海思”虽然不露锋芒 , 但实力同样不俗 。在机顶盒领域 , 小海思的市场占比为 60% 。 更为传奇的是 , 在安防芯片领域 , 2007年小海思才正式切入 , 仅用了三年时间成功挤掉了德州仪器、恩智浦等外企 , 打进了全球前两大安防巨头海康与大华的供应链 , 并牢牢占据了全球70%的安防芯片市场 。当然 , 成绩的背后是海思极高的研发投入强度 。 在2019年 , 海思研发投入达到24亿美金 , 相当于营收的21% , 已经相当于以“专利墙”闻名的高通的水平了 。与海思同样在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 , 还有韦尔股份 。 韦尔股份是华为小伙伴里体量最大的一个 , 无它 , 占到了一个好的赛道:图像传感器芯片 。图像传感器芯片市场规模大约300亿 , 毛利率可以达到50% , 而且有着非常优良的竞争格局 , 主要是三家公司:索尼、三星、豪威科技 。 其中索尼占据过半市场份额 , 三星占2成 , 豪威占1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