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徵明《五瑞图》谈江南文化和菖蒲奇石( 三 )
董其昌 , 《集古树石画稿》 (局部)苏醒:如果说三代的话 , 沈周是第一代领袖 , 文徵明是第二代领袖 , 第三代领袖就是董其昌 。 为什么说这三个人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或者地方呢?第一 , 这三个人本身都是大书画家;第二 , 他是有收藏和鉴定的 , 鉴藏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 唐伯虎的画不下于文徵明 , 但是他自己没有什么收藏 。 大收藏家项元汴 , 中国现存的古书画你随便翻翻都有项元汴的印 , 但是他自己又不怎么画 。 所以说能够集鉴藏和书画创作为一体的 , 只有沈周、文徵明和董其昌 。
5月19日晚 ,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王大濛(中)、中国传统赏石收藏爱好者张弛(左)和青年画家谢兴涛(右)当代生活中 , 如何“玩”菖蒲奇石《五瑞图》中的草、石文化王大濛:《五瑞图》当中的草、石、灵芝等放在一起 , 也是跨时空的 , 揭示了作者内心对美好的向往 。 那么 , 在当代生活中如何“玩”菖蒲和奇石 , 中国人创造这个“玩”字非常有深意 。
王大濛的菖蒲雅室中国文化当中的“玩”是高级的 , 是没有功利的 。 实际上以前的文人也是玩的状态 , 没有功利的思想 。 很多古代名家画画都是不卖钱的 , 是根据他生活的状态来画画的 。 比如说文徵明的画 , 我们欣赏他的画 , 一点也感觉不到功利心 , 而且时空会被拉长 。
蔡斯民拍摄朱屺瞻在摆弄菖蒲菖蒲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 真正作为一种文化的草是从唐代开始 , 文人留下了很多歌颂菖蒲的诗篇 , 宋代陆游说“雁山菖蒲昆山石” , 所以配雁荡的菖蒲最美的石头是昆石 。我为什么喜欢菖蒲?因为菖蒲具有文人向往的做人标准 。 菖蒲有四个品格: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 。这四句话 , 也是文人一千多年来追求的精神 , 伴随着文化的成长、进步 。 菖蒲在当代也火了 , 也有说品茶是一大俗 , 菖蒲是一大俗 , 现在玩什么就是“俗得很” 。 这个“俗” , 我也在想一个问题 。 古人玩一棵草都玩得那么有文化、有深度 , 我们为什么把古人有深度、有文化的东西“玩”俗了?作为当代来说 , 怎么“玩”古代的文化 , 就是不要带有任何的功利心 。 带着有情趣、好玩的心态 。
昆石菖蒲两相宜(王大濛藏)另外我们也要注重文化的积淀 , 要多读书 , 读古人的书 , 读中外的书 , 读经典的书 。 如果说我们没有长期文化的积淀 , 没有多读书 , 没有思想的积淀 , 我们欣赏一个东西 , 我们只能停留在表层 , 玩不深 , 深入不进去 , 所以就变成了“俗” 。每个的人生都是几十年 , 如果说你有知识的积淀 , 你的人生体验将是完全不同的 。 我觉得人活在世上关键还是要有文化 , 有了文化之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体悟会不一样 。
张大千《菖蒲》《五瑞图》确实画得非常好 。 中国绘画不会像西方的画那样那么冲击你的眼睛 , 但是中国绘画是慢慢滋润你的心田 , 让你欲罢不能 。 如果说只是冲击 , 之后没有延续 , 那就是没有回味 。 我觉得中国人对绘画的理解是非常厉害 , 就是让你慢慢的品 。 所以中国人说艺术要有张力 , 而不是冲击力 。
明 董其昌《夏木垂阴图》 轴中国画就是让人慢慢去品味、回味 。 比如说文徵明的《五瑞图》 , 这张画在明代的画再欣赏一千年也看不厌的 。 文徵明作为一个大文人大画家 , 他比我们看得深 , 他的情感比我们丰富得多 , 他通过艺术的笔墨表达出来之后 , 我们就慢慢去体会它 , 好的绘画是永远看不尽的 。我跟菖蒲之间的关系是好朋友 , 我每天早上吃早饭前必须要打理菖蒲 , 要问每一盆好 , 看看它们是不是缺水 , 长得怎么样 , 有没有长新苗 , 都会给我淡淡的喜悦 。 中国人的喜悦忧伤都不是那么的浓烈 , 这就是中国文化 。 我和菖蒲的关系 , 与其说我养菖蒲 , 不如说菖蒲养着我 , 菖蒲确实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提高 。谢兴涛:其实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 , 菖蒲和石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尤其是晚清以后文人的生活当中 , 菖蒲和石头越来越重要 。 在唐、五代乃至北宋 , 山水画的发展到成熟阶段 , 石头不是作为单独的个体出现的 , 而是作为山水画当中的一个局部 , 是作为山水画的基本元素出现的 。
北宋 赵佶 祥龙石图卷到了北宋之后 , 随着宋徽宗对石头的热爱 , 他从苏州把太湖石运到开封做园林 , 他也画了很多石头的绘画 , 尤其是《祥龙石图》 , 这是现在北宋传下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以石头为主题的创作 。其实《五瑞图》也可以认为是一张山水画 , 其实它是山水画的局部 , 他是画了一棵树 , 一棵草 , 几块石头 , 是把它作为山水画的局部放大来处理的 。 这说明了从宋代、元明绘画的发展 , 就是私人化的进程 。 更注重的是有我的状态 , 宋代的绘画是无我的状态 , 是对自然状态的表述 。 而到元代之后的绘画 , 更多是关注自我的状态 , 是一个有我的境界 。 以至于到了晚明之后 , 晚明的生活状态 , 以文徵明为代表的 , 包括后来他的《长物志》 , 对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 , 从每个细节上都描绘的非常具体 , 这就是明代文人的精细感 。 就可以体现出中国人玩任何一个东西的时候 , 玩到极致的时候就不是简单表面的玩 , 而是深层次的意义 , 把它寓意到人 , 把人的精神状态加在它的身上 , 从它的身上看到人的品格和品质 。 你不能简单把它看成是一块石头 , 一棵小草 , 而是要更多的看到文化的意义 。张驰:这几年我们聊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石头的四个字“瘦、透、漏、皱” , 这个其实是古人给我们的赏石审美的标准 。 但是这个标准和我们有点不太符合了 。 因为我们不是一个每个人都有一间书房 , 有一个条案 , 现在大家都住在一个“盒子”里 。 现在我们的家具都变了 , 还怎么玩呢?赏石是天然的雕塑作品 , 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 。 我们现在更多要走另外一条路 , 就是我们要学习、了解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