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徵明《五瑞图》谈江南文化和菖蒲奇石
国际博物馆日|文徵明巨幅《五瑞图》仅展三日 , 晒宝也是雅集5月17日至19日 ,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一件馆藏高近1.89米的巨幅文徵明《五瑞图》 , 并在这三天围绕这一馆藏 , 开启名为“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系列的线上直播与线下雅集 。这一幅《五瑞图》曾为刘海粟先生的收藏 , 画面左上方有三枚刘海粟印章 。 画面中可见古柏、奇石、灵芝、萱草和祥云 , 这些祥瑞元素代表着中国人为国泰民安及个人平安、幸福、健康的祈福 , 尤其对当下有特殊的意义 。
文徵明 《五瑞图》 刘海粟美术馆馆藏 画心:长 , 189.1厘米;宽 , 94厘米5月17日下午举行了主题为“当代视角下的《五瑞图》”的首场直播 , 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邀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 , 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王南溟从《五瑞图》漫谈当代视角下的《五瑞图》;在5月18和19日晚 ,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员孙丹妍和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苏醒 , 以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王大濛、中国传统赏石收藏爱好者张弛和青年画家谢兴涛分别从文徵明和明代仕人社交生活、江南文化 , 以及菖蒲赏石文化的角度 , 解析《五瑞图》 , “澎湃新闻”呈现两场“对谈”实录:
5月18日晚 , 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员孙丹妍(中)和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苏醒(左)讨论《五瑞图》从文徵明《五瑞图》谈起
沈周《西山纪游图》(局部)文徵明与吴门画派苏醒:画这张画的时候 , 文徵明已经80岁了 。 史料说 , 文徵明生下来就脊柱突出 , 8岁的时还不能站立 , 不能说话 。 他是晚慧的一个人 。 他和唐寅是同年 , 唐寅则是非常早慧 。 文徵明一开始并不叫文徵明 , 而是叫“文壁” 。 文徵明的父亲叫文林 , 生了三个儿子 , 大儿子叫文奎(奎木狼) , 二儿子就是文壁(壁水貐) , 三儿子叫文室(室火猪) 。 这三个字都是星宿的名字 。文徵明到40多岁的时以字作为名 , 然后自己另外起了一个字叫“徵仲” , 然后他就开始署“文徵明”一直到老 。 文徵明20岁时向沈周学画 , 沈周是“明四家”之首 , 也是最长的一位 , 非常德高望重 , 文徵明一画就一发不可收拾 , 绘画上的才能就被激发出来了 。
宋 崔白 《双喜图》 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五瑞图》是一张山水画 , 但是其中又有花卉的元素 , 这个是比较特别的 。 在宋代的时候 , 有那么几张画也有类似的属性 。 比如说崔白的《双喜图》 , 画了一只兔子两只喜鹊 。 但是整个背景是有一点山水味道的 。 北宋宗室画家赵士雷画的《湘乡小景图》 , 也是山水为背景 , 以山水和池塘、禽鸟、树木结合 。 画树木 , 枝节盘错 , 是文徵明的特色 。 所以这幅《五瑞图》既注重物理形态又注重用笔 , 所以晚明时期的总结是“吴门画重理 , 松江画重笔” 。 重笔 , 也就是说不再重视物理的真实性 , 完全是一种笔墨 , 但是在文徵明这里 , 还是笔墨与格法、造型并重的一个感觉 。
宋 赵士雷《湘乡小景图》(局部)孙丹妍:中国的山水画和花鸟画 , 有一种存在于两者之间的绘画形式称之为“全景花鸟” , 宋元画家受北宋大山大水的影响 , 把花鸟置于大山大水比较辽阔的情况下去画 。 在山水画成熟之前有一种“前山水画”叫“山水松石格” , 当时画家还不具备表现全景山水的能力 , 但是他已经具备了把一棵松树或者是一块石头画得很好的能力 , “山水松石格”其实就是大花鸟小山水 , 就是在特写的花鸟当中有山水的元素 。 但这在文徵明画中比较少见 。 文徵明的花鸟画主要是竹石和玉兰 。 竹石又分两种 , 如果竹子和石头在一起 , 他的竹子学倪瓒 , 石头学赵孟頫 , 就是融入书法笔意的写意竹石 。 画墨竹学北宋文同 。 玉兰花他画得比较精 。 像这种山水和花鸟结合、而且还是青绿山水比较少见 。
赵孟頫行书自题《枯木竹石图》吴门画派还是学宋人多 , 并不是把笔墨作为唯一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 当然文徵明也临过很多古画 , 当然文徵明的“临”和董其昌的“临”是不一样的 , 董其昌的“临”法是我用我法 。 文徵明是怎么临的呢?在文徵明79岁的时候 , 他看到了宋代赵伯驹、赵伯骕的两张青绿山水 。 其中一张是赵伯驹的画 , 还有一张是赵伯骕的《后赤壁图》 , 文徵明是仔仔细细的临的 。 现在文徵明临的这一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 可以看出来的他是按照赵伯骕的画临的 。 赵伯骕《后赤壁图》可能献给严世蕃了 , 但现在不知所踪 。 文徵明这张画留下来了 , 我们也可以通过他的这张画去看一下赵伯骕的画的样子 。 这张画又与《五瑞图》的风格很像 , 是属于文徵明青绿山水加仿古 , 皴染少而染色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