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绿色黄金何以征服世界?

今天是首个国际茶日 , 这是由中国第一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节日 , 体现了世界对于茶文化的认同 。 不过 , 全世界对于茶的认同 , 早在茶演化为世界性饮料的过程中 , 就写下了历史序章 。事实上 , 人类喝茶的历史亦有几千年了 。 一千年前 , 已经有数百万中国人喝茶;五百年前 , 全世界有一半人都将茶作为水的替代饮品;现在 , 全球每天要喝掉数亿杯茶水 , 消费量轻松超过其他所有饮品的总和 。茶叶对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 , 以至于我们对此习焉不察 。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由一对母子所著 , 艾丽斯·麦克法兰在阿萨姆茶园有二十年生活经历 , 她的儿子、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艾伦·麦克法兰在喜马拉雅山区有三十年的田野经验 。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融合了亲历者和研究历者的双重视角 , 讲述了茶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故事 。 我们会看到茶叶如何一步步进入中国、日本、欧洲 , 造就了文化和贸易的全球帝国 。以下内容节选自艾伦·麦克法兰与艾丽斯·麦克法兰所著的《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 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茶,绿色黄金何以征服世界?
《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 [英]艾伦·麦克法兰 , 艾丽斯·麦克法兰著 , 扈喜林译 , 周重林校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想象一种世界性饮料想象一下,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征服世界的饮品?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成本低和容易获得是最为重要的条件 。 它必须价廉,让数百万相对贫困的人也能够喝得起 。 它的原材料必须在某个大片生态区容易种植并生长迅速 。 这种东西能够被派上用场的部分越多 , 一年的收获量越大、越理想 。 此外,它还必须易于运输和储藏 。人们必须想要消费这种产品 。 也许有甜味的话更好——甜味对人类味觉系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 此外,这种饮品必须有助于消除疲劳,让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 。 它还要必须安全——很多危险的微生物都可能通过饮品进入人体 。 最后,如果这种神奇饮品要成为人们摄入的基本饮品的话 , 它还必须真的能解渴 , 并且大量饮用也不会影响一天的工作和注意力 。茶叶:蕴含征服世界力量的饮品人一天需要摄入2~4品脱液体 , 其中一半来自于饮品 。 而牛奶直到路易·巴斯德于1864年发明的消毒方法才能安全地规模量产;生产啤酒的谷物消耗量太大;酿造酒酒精度过高也无法成为“全面的解渴方案”;巧克力和咖啡等热水冲泡饮品成本也过高 。 这些饮料都无法取代白水 。但还有 “茶” 。 用中国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上生长的叶子泡出的真正的茶在上述各方面的得分都很高 。 它的生产成本可以压缩得很低 。 茶树产量很高 , 大约每六个星期就可以采一次叶子 。 从华中到东非 , 它可以在很多气候带种植和生长 。 仅需几片叶子就可以泡出一大壶茶水 , 而且还可以反复冲泡 。干燥的茶叶很轻 , 存储方便 。 虽然冲泡方法很简单 , 但过程精细冗繁 , 让人不由得喜欢上铺排和礼仪 。 饮茶是极其安全的 , 很多人确信饮茶对健康有奇效 。 人们之所以喜欢饮茶 , 是因为它能够醒脑、提神 , 让人振奋、专注 。 它功效温和 , 即使整天喝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因此 , 茶一直是一种潜在的征服世界的力量 。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 , 茶叶帝国不断扩张 , 已经成为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癖嗜 。 据说 , 中国神话(也许历史上真有其人)中的神农氏曾经说过:“茶善于酒 , 因为多饮也不会醉 , 也不会让人清醒之后后悔说过的蠢话 。 茶亦善于水 , 因为它不携疾病 , 也不会像水那样被脏东西污染后变成毒药 。 ”最初的相遇:喝茶还是吃茶?很多人认为,茶的使用方式一直是将茶叶浸泡在热水里 。 然而茶与哺乳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表明,是后者在咀嚼和敷用这种植物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促进了茶树的广泛种植 。这可以在泰国北部、缅甸、阿萨姆邦和中国西南部森林这些地区的早期探险者的叙述中得以证明 。 他们间接提及了林地居民五花八门的用茶方式 。 1835年,一位作者描述了生活在缅甸边境的景颇人和卡提人怎样“喝野茶叶沏泡的水”,制作方法是“(将茶叶)剁成碎片,取出叶梗和纤维后用水煮 , 然后捏成小球 , 摇着放在太阳下晾干以待日后食用” 。这些生活习惯仍然存在于当今的茶叶沙拉中 。 布朗人一直有这样一种生活习惯:将采集于丛林中的茶叶煮开后捞出攥团 , 然后用纸包起来或塞入竹筒中 , 埋入地窖中发酵数月 。 最后 , 将它们挖出来 , 并作为一种珍馐美味供人们在婚宴和类似喜庆场合上享用 。然而 , 一片茶叶偶然落入热水中之后 , 人们逐渐开始喝茶水,饮茶的习惯也传遍中国内地 。 后来又从内地传入西藏、蒙古,以及中亚的其他地区 。 但是,在传到高纬度地区之后,茶叶的消费方式又回到了半食品形式甚至完全食品形式——用酥油、糖与茶叶熬成浓汤,或者将茶叶攥成小球与其他食品一起食用,类似喜马拉雅山东部部落的用茶方式 。神秘的东方树叶:从灵药到《茶经》中国茶叶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甚至更早 。 远行海外的中国商人在贩回林产品的同时也带回了一些茶叶 , 后来他们发现茶叶在寺庙和道观中很受欢迎 。 几乎所有宗教人士都喜欢有助其成功的“药物”或“草药” , 于是很快引种了这种可以缩短他们进入灵性世界的修炼过程并巩固其世俗地位的植物 。问题是,茶叶生长在森林深处的大树上 。 解决的办法是移植茶树,改变其外形和高低,将高大的森林树改良为低矮的、容易采摘的类灌木形植物 。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国寺庙依靠其财富和人脉解决了这个问题 。 从茶树在中国西南部的第一次本土化改良到大约公元5世纪,茶树的种植和传播主要是在寺庙和道观的花园里进行 。茶树主要被看作一种草药,治疗头痛、心痛、肝痛和胃痛 。 和几乎所有其他草药不同的是,它不仅能治病,还可以用来泡水喝,茶水味道清冽可口,可以提神醒脑,提升工作效率 。 这种功能完全适用于寺庙之外的各个职业 。 到了公元四五世纪,茶水已经成为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人们喜爱的饮品 。在唐朝时期,饮茶习惯传入大多数中国省份,它的普及程度因公元8世纪出版的第一部茶叶专著,即陆羽的《茶经》问世而更上一层楼 。 《茶经》描述了茶叶生产和消费的每个阶段的核心,在随后的一千年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被广大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奉为经典 。丝绸之路的硬通货:砖茶因为需要供应巨大的中国市场,产茶量越来越大,由此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 从青藏高原到西伯利亚的广袤亚洲高地上的游牧民族也开始关注茶叶 。 接下来,通过丝绸之路,以及很多其他路线,如从中国西南部到西伯利亚、从中国到中东的伊斯兰文明社会的路线,砖茶的交易量激增 。到了12世纪前后,砖茶的饮用变得非常普遍,竟然成为中亚很多地区的“硬通货” 。 将茶用作流通货币,是因为茶叶分量轻,可以制成统一的砖块状,而且它本身具有价值 。 相较于银币和纸币 , 它还有一个巨大优势——如果身处绝境,可以将它用作食物充饥或用水冲泡后饮下 。 和丝绸一样,茶成为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的骑兵想从中国得到的为数很少的几种物品之一 。大量文献记载了这些内陆高海拔地区(包括西藏)的人们是怎样消费茶的,我们从中既可以一窥茶叶对于当地生活的重要性,也能看出他们怎样将茶叶与其他粮食一起食用 。 劳伦斯·沃德这样描述藏民道:“他们整天一杯一杯地喝溶有很多酥油的热茶,其实应该说是汤……那东西肯定有营养,因为它不仅仅是冷天里用来提神的一种热饮,而且在一个饮用水被严重污染的地方,还能避免饮用生水带来的危险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