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移居海外的“离岸人”过得好吗?( 二 )
“我有时会很想家 ,可我又不知道我想的那个家在哪里 。 ”
镜头之下 , 他们都表达出了作为一个华人移民 , 在成长、生活中所遇到过的茫然自失与困惑不安 , 以及在无数个深夜辗转反侧 , 暗自诘问 , “我究竟是谁?”而一篇名为“不要光为了实现你的’梦想’而断送子女的未来”的帖子曾经一度在中美两国的互联网上都刷屏过 。作者ArmorUSA是一名在美国长大的中国男生 , 7岁就随父母移民到美国 , 毕业于常青藤名校 , 在香港和美国的投行工作 , 即使有着如此优秀的教育背景 。 在他的帖子中 , 依然可以看到他对于自我身份的苦恼 。他认为最糟糕的事情是:“美国文化认为华裔族没有白人优越 , 对华裔族设定了诸多很难推翻的刻板印象 。 他们认为华裔只会埋头苦干 , 没有领导能力 , 不善言辞 , 没有人格魅力……一个有中国面孔的黄种人 , 不管你英语再地道 , 是融入不进美国核心白人圈子的 。 美国人就从来没想把我们中国人当成自己的人看……这种文化隔阂令人绝望 。 ”
这和小说《离岸人》中的德明想法如出一辙 。在他所就读的大学里 , 他的困惑也是来自于该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 。 他避免与那些讲着中文的留学生们接触 , 在街上遇到不会讲英文的华人同胞求助时候 , 他甚至刻意地要用英语回答:“我不会说中文 。 ”然后逃离现场 。因为面对这样的时刻 , 他感到的是深深的 , 巨大的孤独 。3这种孤独 , 就是由于肤色、种族的不同 , 他们难以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 移民国外的人可能要遭受永久性的文化隔阂 , 这种隔阂有时候来自于“本土白人”们 , 但有时候也来自于他们自身内心 。在2015年ABC开播的喜剧“Fresh off the boat”《初来乍到》中就有着这样一段故事 。小主人公Eddie全家从台北移民到美国 , 但新的环境让他及其不适应 。 开学的第一天Eddie就因为带的中国食物被美国孩子嫌弃 , 第二天他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意把中国食物带到学校 。而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全美国式的牛排餐厅连锁企业 。 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种族潜台词的父亲认为 , 雇佣一位有南方口音的白人服务员是为了避免他们餐厅倒闭的唯一办法 , 因为他们认为白人面孔会令顾客”安心” 。
由此可见 , 无论在生活、职场还是精神世界的建立上 , “离岸人”这样的身份就像在广袤大海上孤单飘荡的小舟 , 你看不到脚踏实地的泥土 , 即使有 , 那也不属于你 。 一种真正的漂泊着的空虚始终萦绕不散 。4最近几年 , 又或是最近几十年 , 又或是最近百年 , 对于学习 , 生活 , 工作在美国的华人来说 , 有一个禁忌的问题 , 不经常提起 , 却又时常萦绕心头:那就是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 。大家心知肚明 , 美国的主流社会 , 也就是那些掌握国家政治 , 经济 , 文化命脉的当权者 , 几乎极少会有华人 。 换句话说 , 华人的地位绝对不属于美国的最高阶层 。 虽然现在有了第一个要竞选美国总统的华人——杨安泽 。但是 , 凤毛麟角的概率 , 依然折射着华人移民在白人主流文化中的弱势地位 。
我曾在同学聚会上和三年来第一次回国休假的高中同窗聊天 。 她从出国读书到工作定居 , 已经在纽约整整7年了 。当问到她在美国这些年过得怎么样的时候 , 她其实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开心 。“我很努力 , 也有很好的教育背景 , 工作成绩也突出 。 但我只能做到这了 , 不可能再往上了 。 ”曾经对未来充满拼劲和不服输 , 成绩优异的她非常沮丧 , “有时候就想赶紧嫁人 , 在家当全职主妇 。 ”确实 , 在同等技术、学识、教育背景下 ,美国职场的“种族天花板”死死地压在头顶上 , 让人心灰意冷 。 即使他们已经移民 , 身份和国籍上都已经是美国人 , 但永远不会是主流 。《纽约时报》的一组数据反映了这个事实 , 根据调查 , 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大约5% , 但在企业管理层中仅占0.3% , 在董事会中还占不到1% , 在大学校长中占约2% 。 在财富500强企业中 , 仅有9名亚裔CEO 。在相同条件下 , 白人更会愿意晋升白人进入更高的职位 , 可能你的工资会很高 , 但你的晋升的空间和职位却一定不会大 。在一个名叫Yellowworld的国外网站的评论区中出现过这样一条简洁的感慨:“如果你是东亚裔 , 你需要上一所顶尖的大学来才能获得一份高薪工作 。 但即使你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 , 那个全家都是普通州立大学毕业的白人可能不知不觉就爬到了你上面 , 仅仅因为他是白人 。 ”
推荐阅读
- 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看《封神榜》的那些事
- 从海外引种到中国的果蔬类植物
- 话桦视界|THE 9成员学历:虞书欣曾留学海外,她俩专业与艺术无关
- 【夜话】与影评人“夏云江”谈娱乐圈那些事儿
- 致回不去的那些曾经
- 那些你没留意的电子产品,正成这届05后的起跑线
- 那些被不合格父母戳破的童年
- 独坐于角落|“我也曾经是个孩子”——那些年我们也“过六一”
- 那些抹黑方方者,请为了你们的良知向方方女士道歉
- 铁矿石狂飙之路:两个月涨40% 海外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