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明清时期,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三 )


清代限制致仕官员胥吏寄籍京城 , 鼓励返乡养老
清代还有一项针对特定官员胥吏群体的疏解措施 。康熙中期规定 , 凡京官革职、休致、解任 , 严催起程 。后来虽对解任、休致、丁忧官有所其自便的宽容政策 , 但事实上囿于成例 , 即使留居京师 , 亦多占籍大、宛二县 。故至乾隆中 , “大、宛等县 , 多士云集 , 土著寄居 , 不免搀杂” 。至于各部院衙门书吏 , 五年役满考职后 , 即严催回籍; 若潜匿京城或私自来京均要问罪 , 遂成为一项制度 。
清朝退休制度规定 , 年满60岁的官员即可退休 。退休官员一般均回原籍养老 , 仅有少数高级官员可留住京城 , 但不少人不愿离京返乡 。如 , 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陈宏谋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 , 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病且年事已高辞官 , 但想留在京城久居 。
人口:明清时期,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乾隆皇帝亲自劝其返乡 , 并设酒席为其饯行 , 同时令其回乡所经过之处地方官员要在20里内料理护行 。陈宏谋深感皇恩浩荡 , 10日后带着家眷及佣人30余口返乡 。乾隆帝此举使不少退职、辞职官员打消了留京久居的念头 , 纷纷离京返乡 。这些出自政治原因的政策 , 同样减缓了京师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 。
明清时期北京城市人口的疏解之策 , 有效缓解了城市承载压力 , 发挥了积极作用 , 对于今天我们疏解北京人口 , 尤其是城区人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一是要明确人口疏解的重点群体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 , 尊崇“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观念 , 商业人口相对较少 。作为皇城帝都 , 明清时期拱卫京城的驻军兵力占京城人口的比例逐渐加重 , 这成为供养压力的重要因素 。如今的北京 , 与首都定位不相匹配的功能繁多 , 相应的人口承载压力过大、过重 , 因此要突出去除非首都功能 , 以产业疏解带动重点人群疏解 。
二是要坚持人口疏解的有效路径 。对于人口疏解中行之有效的路径方法要敢于坚持 , 不能朝令夕改 , 不能畏于权贵、因人而异 。如对于大批京官革职、退休、卸任 , 应形成鼓励返乡养老、减少久居或寄籍北京的机制 , 还应当上行下效 , 形成自觉的习惯和风气 。
【人口:明清时期,如何疏解北京人口?】三是统筹人口疏解的区域协同 。古有京城(顺天府)与京畿等地区的协同配合 , 今有建立行政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 要搞好区域联动 , 方能真正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 , 实现北京人口适度承载 , 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