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读君神童宰相晏殊,并不出名的“浣溪沙”为何独被《清平乐》选中?( 二 )


【叶读君神童宰相晏殊,并不出名的“浣溪沙”为何独被《清平乐》选中?】但这首词与一般闺怨诗很不一样 。 晏殊所表现出来的不是闺阁女儿的幽愁 , 也不是游子的离愁 , 表面上看是对时光消逝而美景难留的闲愁 。 虽然不是穷苦百姓的生计之愁 , 困顿之愁 , 但若要说是简单的富贵闲愁 , 又似乎不完全是 。
叶读君神童宰相晏殊,并不出名的“浣溪沙”为何独被《清平乐》选中?
本文插图

一帆风顺的仕途终敌不过政治斗争
天元五年 , 也就是剧中第二集的年代 , 当时宋仁宗继位不过5年 , 年仅17岁 , 朝政大权基本把持在刘太后手中 , 仁宗因为知晓了自己生身母亲的秘密对刘太后恨意愈深却无可奈何 , 刘太后也野心勃勃 , 不愿过早放权给年轻的仁宗 , 二者的矛盾难以调和 。
刘太后想提拔张耆升任枢密使 , 仁宗觉得张耆并非合适人选 , 但又无力反对 , 晏殊自然是站在皇帝这边 , 但他是个聪明人 , 自知无力驳回太后的决定 , 于是向仁宗表明心迹 , 依依告别 。 回家后便让仆人收拾行装 , 接着便有了这首在雨中吟诵的《浣溪沙》 。

叶读君神童宰相晏殊,并不出名的“浣溪沙”为何独被《清平乐》选中?
本文插图

不久 , 便发生了晏殊在玉清宫门外因为侍从迟到 , 晚送了上朝用的朝笏 , 竟在大臣们的众目睽睽之下将侍从的门牙打掉的荒唐事件 。 晏殊也因此被众臣弹劾 , 最终宋仁宗无奈将其以刑部侍郎的身份贬出京城 , 担任宣州知州 , 后改任应天府知府 。
聪明机智如晏殊 , 宦海沉浮多年的他 , 怎会因为侍从的迟到而勃然大怒 , 作出有辱斯文的打人举动呢?细心的观众一定会思考这个问题 。 其实他早知自己反对刘太后的任命决定之后 , 一定不会被轻易放过 , 与其被冠以“忤逆”之罪 , 不如来个“鲁莽”之行 , 政治上的斗争变成道德品质之失 , 罪名也自然会轻很多了 。

叶读君神童宰相晏殊,并不出名的“浣溪沙”为何独被《清平乐》选中?
本文插图

说他机智也好 , 说他圆滑也罢 , 说他逃避也好 , 说他狡黠也罢 ,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 , 也许这是最好的保全方式了 。
所以说 , 此情此景 , 晏殊“未卜先知” , 料到自己不久一定会被贬黜 , 虽极力挣扎 , 也不过是把失意降到能力范围之内的最低 。 作为臣子 , 即使位再高、权再重 , 最终也逃不过帝皇的安排 。 为官为臣 , 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也并非一己之力就能改变 。 “酒醒人散” , 不过是茫茫宦海中的常态罢了 。
(图片来源网络 , 若有侵权 , 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叶读君 , 资深中年少女 , 爱好教育、文学、历史和心理学 。 欢迎关注我 , 一起聊聊看过的书 , 走过的路 , 还有未知的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