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选择在美投资?台积电“被逼”赴美始末

台积电主动选择投资美国 , 让很多人心生疑窦:台积电是否在配合美国、是否会对华为乃至整个大陆企业“断供”、是否又会重塑全球芯片制造供应链?近日 , 半导体产业界两件大事在海内外引发强烈震撼效应 , 一是美国商务部出台新规 , 企图全面“围剿”华为 , 二是台积电宣布赴美投资120亿美元生产世界最先进的5纳米芯片 。在美国对中国大陆科技封锁、对华为痛下杀手的背景下 , 台积电主动选择投资美国 , 让很多人心生疑窦:台积电是否在配合美国、是否会对华为乃至整个大陆企业“断供”、是否又会重塑全球芯片制造供应链?中美博弈的一道缩影特朗普上台后 , 中美博弈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 , 而“科技战”是美国对华遏制的重要筹码之一 , 与“经贸战”、“南海牌”、“台海牌”、“香港牌”等一道 , 共同构成了美国对华围堵的“系列工程” 。5月15日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公告称 , 最新修改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已获批准 , 要求全球任何厂商只要使用了美国的技术或设备 , 在向华为提供半导体芯片时 , 都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证 。 这就意味着 , 任何与华为有合作关系的上下游企业 , 都将被美国纳入监管之下 。 (查看钛媒体此前文章→《美国在全球封杀华为芯片供应 , 管制全面升级》)由此 , 作为华为最重要的芯片供货商 , 台积电瞬间也就被卷入风暴眼 , 被拉上中美博弈的最前线 。 各种消息也就随之甚嚣尘上、漫天飞舞 , 有的声称台积电会落井下石 , 即将停止向华为供货 , 也有的说台积电会雪中送炭 , 刚与华为签订天价订单 , 协助华为“囤货过冬” 。无论真相究竟如何 , 台积电已经成为中美竞争中左右为难的缩影 , 而布局美国或许只是台积电“避险逃生”的举措而已 。树大招风 , 美国强力施压台积电是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制造商 , 也是全球有能力生产最尖端芯片的三家顶级公司之一 。 2016年9月19日 , 台积电市值首度超越美国电子巨擘IBM , 2017年3月20日 , 台积电市值首度超越美国芯片领导者英特尔 。 2018年 , 台积电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九年成长、达56% , 营收与获利亦连续七年创下新高 。在技术上 , 台积电在全球率先成功量产7纳米制程 , 领先同行至少一年 , 同时也是全球首家量产5G行动网络芯片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公司 。2019年台积电成绩更为辉煌 , 晶圆出货量达1010万片;先进制程技术(16纳米级及更先进制程)的销售额占晶圆销售额的50%;营收1兆699.9亿新台币(346.3亿美元) , 较2018年增加3.7% , 其中毛利率46% , 营业利率34.8%;研发费用高达29.6亿美元 , 约占总营收8.5%;技术创新方面 , 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十 , 同时位居台湾法人专利申请百大排名榜第一名 。目前台积电在台湾、北美、欧洲、日本、中国大陆、韩国等地均设有晶圆厂、子公司或办事处 , 为全球499个客户提供272种不同的制程技术 , 生产10761种不同产品 , 几乎包揽全球90%的5G芯片订单 。 根据台积电2019年年报显示 , 虽然全球半导体产业较2018年下降了12% , 但台积电却逆势上扬 , 增加了1.3% , 主要原因就在于台积电领先业界的7纳米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可 。2019年全年 , 7纳米芯片在台积电营收占全年芯片销售总额的27% 。 台积电的6纳米芯片已经于今年第一季度进入试产阶段 , 5纳米采用EUV技术 , 将在上半年开始量产 。此外 , 台积电目前还正采用三维晶体管的第六代技术平台研发3 纳米技术 , 并开始开发领先半导体业界的2 纳米技术 , 同时针对2 纳米以下的技术进行探索性研究 。树大容易招风 。 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科技战”后 , 首先瞄准的虽是华为 , 但台积电同样受到重大影响 。 特朗普政府为落实“美国优先”政策、重塑美国产业链结构 , 近年来一直喊话台积电 , 要求其必须在美国设厂 , 并将技术一并带到美国 。对于美国的施压 , 台积电始终犹豫不决 , 因为背后牵涉到是靠近客户还是靠近产业链、是规避风险还是降低成本的结构性矛盾 。 在美设厂 , 或许有利于分散政治风险 , 但同时又面临被美国“在地绑架”的新的难题 。一波三折 , 只能唯美是从由于种种顾虑 , 台积电决定赴美设厂整个过程跌宕起伏 , 此前态度一直模棱两可 , 既没明确答应 , 当然也未直接拒绝 。 台积电CEO刘德音曾表示 , 台积电若选择在美建厂 , 需满足“符合经济效应、成本有优势、人员及供应链要完备”三要件 , 而台积电“5纳米、3纳米芯片”的制造工艺将留在台湾 。殊不知话音刚落 , 5月15日 , 台积电一改往日含糊不清的表态模式 , 正式对外宣布 , 有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120亿美元建立5纳米晶圆代工厂 , 预计在2021年动工 , 2024年量产 。 台积电表示 , 亚利桑那州的新厂规划月产能为2万片晶圆 , 将创造超过1600个高科技专业工作机会 , 在半导体产业生态系统中间接创造上千个工作机会 。先前 , 台积电对赴美建厂事宜一直摇摆不定、避重就轻 , 以拖待变 , 显然不想被政治牵连其中 。 如今 , 台积电却突然下定决心 , 究其原因 , 或许是政治因素占主导 。 在此前多次“婉拒”美国人的“威逼利诱”后 , 台积电这次态度大转弯背后主要是多种原因在发酵 , 面临着对美“不敢说不”的巨大压力 。美国是芯片技术的发明地 , 也是世界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 , 自然也是台积电最大的客户所在地 。 作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芯片生产商 , 台积电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 不能不考虑在美国的巨大利益 。从营收来看 , 2019年 , 台积电总体营收以地区划分(主要依据客户营运总部所在地) , 来自北美市场的营收占台积电总体营收的60%、中国大陆市场占20%、日本与中国大陆以外的亚太市场占9%、欧洲、中东及非洲市场占6%、日本市场占5% 。由此可见 , 台积电在北美的营收已经占据其全部营收的“半壁江山”以上 , 重要性可想而知 。美国表态 , 政治意涵十足台积电宣布在美投资建厂消息后 , 美国官方给予高度评价 。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和国务卿蓬佩奥分别发表声明给与赞赏 。两人虽然着眼点不同 , 但都透露了美国对台积电赴美设厂的真实心态 , 即希望台积电的到来能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 , 并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上风 。罗斯表示 , 这家工厂将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世界最先进半导体的工厂之一 。 台积电的投资将增强美国在尖端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 。 罗斯表态还主要着眼于经济层面 , 蓬佩奥则直接提升到了中美竞争的战略高度 。蓬佩奥说 , 目前正值中国竞争主导尖端技术和控制关键行业的关键时刻 , 台积电此刻赴美建厂 , 将提高美国的经济独立性 , 增强美国的安全和竞争力 , 并加强美国在高科技制造业的领导地位 。担忧对美过度依赖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半导体制造厂 , 台积电一直具有强烈的台湾本土意识 , 总部始终位于台湾新竹科学园区 , 虽然在全球各地也都设有厂房 , 但主要厂房则分布于新竹、台中、台南等台湾各地的科学园区 。根据台积电CSR报告书披露 , 截至2019年底 , 台积电全球员工总数为5.1万人 , 其中在台湾、亚洲、北美洲、及欧洲地区工作之员工比例依序为89.2% , 7.5% , 3.1% , 及0.1% 。从产业布局上 , 台积电也一直坚持“台湾优先”策略 , 始终将其最先进的产能放到岛内而非岛外 。 2017年9月29日 , 台积电宣布未来3纳米工艺晶圆厂 , 落脚台湾南部科学园区 。 预计最快2022年量产 。尽管有如此强烈的台湾本土情怀 , 但台积电近年来对美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台积电的管理层多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如董事长刘德音本身就为美国国籍 。 台积电也与全球顶尖大学如斯坦福、麻省理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 进行策略研究计划 , 专注于颠覆性创新的晶体管、导线技术、曝光技术、模拟及特殊制程技术的研究 。另外 , 台积电目前在美国华盛顿的卡玛斯设已经设有一座8英寸晶圆厂 , 并在德州奥斯汀和加州圣何塞建立设计中心 。更重要的是 , 台积电的股权绝大部分被美国所有 。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 , 1994年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 1997年到美国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 , 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以TSM为代号开始挂牌交易 。 目前外资(其中绝大部分是美资)对台积电持股超过80% , 连张忠谋都称对此表示担忧 。截至2019年12月25日 , 台积电共计有280.5亿股股份 , 其中259.3亿股已上市 , 21.1亿股未发行股份 。 从股权结构来看 , 台积电共有356373名股东 , 其中包括350139名个人股东 , 不过个人股东持股比例总计只有7.79% 。 台积电绝大部分股东由机构股东持有 , 并且多数股份都是海外基金投资持有 。台积电最大股东为美国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 , 持有股数为5325610353股 , 持股比例为20.54% 。 而台湾“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管理会”虽为第二大股东 , 却仅占6.38% 。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 , 是每一个企业都熟知的生存法则 。 对美国如此之高的依赖 , 台积电焉能不忧心忡忡 。为何对亚利桑那州情有独钟?亚利桑那州长期以来都是先进制造和半导体行业的枢纽 , 是美国主要的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等基地 , 拥有熟练的劳动力和强劲的供应链 , 英特尔、摩托罗拉、飞思卡尔、恩智浦、意法半导体、霍尼韦尔、飞利浦、西部数据等集成电路厂商都在该州设立运营中心 。台积电进入亚利桑那州后 , 将形成一个更大、更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透露 , 台积电工厂迁到美国会带来80 个供应商 , 将在亚利桑那打造全新的半导体生态系统 , 而这些都是吸引台积电入驻的重要诱因 。如果从政治层面来考虑的话 , 亚利桑那州一直是共和党的大本营 , 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一些松动的迹象 。 特朗普政府强力推动台积电落户该州 , 为共和党巩固基本盘的意味十足 。 据悉 , 台积电工厂选址仍在评估中 , 亚利桑那州商务局参与这项工作 。此外 ,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称 , 苹果公司也参与了建设芯片工厂地讨论 。进军美国军工产业链?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曾说 , 台积电是“地缘政治必争之地” , 现在更被卷入美中全面战略竞争中的“科技战” 。 据台湾媒体披露 , 美国一直施压台积电要求其在美国设厂 , 为美国部队制造军用芯片 。事实上 , 美国物色的对象不止台积电一家 。 除了台积电 , 英特尔司睿博(Bob Swan)也在4月28日致信美国国防部两位官员Lisa Porter和NicloePetta , 表明愿意与国防部合作建设一家商用芯片代工厂 , 向国防部供应广泛的微电子产品 。岛内有舆论预测 , 台积电此次赴美设厂预计以高单价的军规市场客户为主要求 , 将大幅推升台美安全互信与产业合作 。大陆市场 , 台积电早有布局张忠谋曾强调 , 台积电是“大家的代工厂” , 这里张忠谋表述的非常含糊 , 却又非常智慧 , 关键是对于“大家”如何理解 , “大家”中又是否包含中国大陆 。近年来 , 中国大陆市场对于芯片的需求量呈现几何式增长态势 。 身为全球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提供商 , 台积电自然也不会忽视大陆市场的存在 。在台积电全球客户的占比中 , 第一大客户苹果营收占23% , 第二大客户就是华为 , 营收占14% , 如果未来无法顺利供货给华为 , 台积电营收势必也会遭受重创 。从产业的关联性看 , 台湾是个浅碟形经济体 , 总量规模较小 , 经济要发展必须要利用境外的互补优势 , 才能完成产业推动 , 而最大的互补要素就来自中国大陆 , 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占到了整体出口的40% , 对美国的出口只占到10% 。特别是从产业发展走向来看 , 即便在疫情下 , 大陆仍是恢复最快的“世界经济火车头” 。 随着新基建、“西部大开发”等各项布局的全面启动 , 未来大陆市场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将继续猛增 。此外 , 依据台积电2019年终端产品市场营收占比来分析 , 智能型手机占台积电总体营收的49%、高效能运算占30%、物联网占8%、车用电子占4% 。 消费性电子产品占5%、其他产品占4% 。 而在这些领域 , 中国大陆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面对美国发起的对华“科技脱钩”策略 , 台积电左右两难 , 两头煎熬 , 但又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 。 鉴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 台积电必须要提前布局 。2016年 , 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首座12吋晶圆厂正式在南京市宣布动工 , 并于2018年正式投产 。 此后 , 台积电又在上海设有1座8英寸晶圆厂 。 伴随着中国大陆全方位、大力度发展自主芯片产业 , 客户与订单规模将持续扩大 。即使是在半导体晶圆厂建设方面 , 大陆建厂也是成本最低的 , 台湾地区次之 , 美国最高 。 如果能在大陆建厂 , 既接近客户 , 又接近产地 , 无疑可以最大程度的缩减中间环节 , 确保利益最大化 。所以 , 台积电在美设厂 , 并不意味着其就是“脱陆就美” , 而更多是“两面押宝” 。 相信以台积电的智慧 , 未来很难轻易放弃大陆这一日益增长的庞大市场 。掏空台湾:台湾当局的难题台积电长期被视为“护台神山” , 对于台湾经济特别是台湾股市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 其产值占台湾整体GDP比重约6% , 预计2020年直接拉动台湾民间投资占比将达13% 。 在股市方面 , 截至2019年12月 , 台积电为台湾证券交易所发行量加权股价指数最大成份股 , 约占台股大盘总市值比重23% 。更重要的是 , 台积电绝对是台湾整个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 。 2019年7月 , 台积电在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行榜中 , 依营收规模名列全球第363名 , 依获利规模名列全球第39名 。 2019年8月 , 台积电在PwC发表的“全球顶尖100家公司”排行榜中 , 依公司市场价值名列全球第37名 。作为整个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 , 如果台积电出走 , 势必会对台湾整个产业链带来重创 。因而 , 当台当局作出同意台积电赴美设厂决定时 , 台湾地区领导人心中应该是五味杂陈 , 一方面是感到窃喜 , 因为终于找到了提升对美关系的“投名状”和“敲门砖” , 但另一方面又会感到忧心 , 毕竟台积电对美投资将挤压其对台投资 , 这将直接冲击台湾经济成长动能 。如何落地 , 依旧困难重重台积电在美新工厂计划2021年开始设计 , 2024年投产 , 但能否如期进行 , 仍面临多重困境 。一是外部环境考验 。 随着中美博弈的持续加剧和美国两党政争的纷扰 , 整个国际环境随时可能因贸易纠纷及美国大选等政经而扑朔迷离 , 加上新冠疫情前景不明 , 台积电要想漂洋过海去美国投资建厂难度可想而知 。二是人力资源不足 。 台积电筹组工程技术团队 , 要求都在硕士学历以上 , 在美国要找到能够胜任且足够的人力 , 并非易事;而且东西方工作模式差异较大 , 很难实现每天24小时的轮班制 。 台积电在台湾晶圆厂创立的庞大高学历人力轮班运作模式 , 要想同步复制到美国恐需较长时日 。三是产业链不配套 。 台积电在美国建厂还不够 , 还要有完整的供应链配合 , 但美国却缺乏半导体中下游制造所需的集群效应 , 没有半导体下游封装、测试及组装产业链等;这意味着 , 如果短期不能形成配套 , 台积电制造出来的的晶圆需要再送往东亚和东南亚进行封测组装 , 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在无形当中将大幅提升 。事实上 , 由于上述近似的原因 , 鸿海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代工厂到现在靴子还未落地 。 台积电此前在华盛顿州的厂子也一直没扩厂 , 美国本土最大代工厂格芯(Global Foundries)Fishkill 纽约厂近乎难以为继 , 就连英特尔都要去海外设厂来降低成本 , 这些都颇能说明在美国建立芯片厂的难度 。也正因如此 , 外界有人认为美国最厉害的是设计研发 , 很难成为科技产品制造王国 。 外界推测 , 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成本过高 , 不符合规模经济 , 而且大笔投资能否回报、即使汇报也是周期过长 , 所以台积电不会“真心实意”在美设厂 , 只是在“打假球” , 最多也只是做个样板厂而已 。根留台湾 , 台积电最后的“压舱石”台积电对于美国建厂的时间点选择非常微妙 , 2024年落成意味着美国下一任总统任期完了之后才能看到 , 届时5纳米工艺也不是台积电最先进的技术了 , 因为台积电的2纳米工艺那时候都要量产了 , 姑且不论中间还隔了一个3纳米 。 由此可以看出 , 台积电并不愿意将最先进的产能布局在美国 。台积电1987 年成立于台湾 , 虽然历经30余年打拼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半导体制造厂 , 但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台湾 , 因而对于任何先进产能布局 , 都优先考虑在岛内完成 。 例如 , 计划在美投资的5纳米工厂还未启动 , 台积电在台湾南部科技园已经获批30公顷土地 , 开始建设其3nm工艺晶圆工厂 , 计划在2023年实现3nm处理器大规模量产 。本想“科技中立” , 却被卷入“地缘纷争” 。 处于中美博弈夹缝中的台积电 , 未来应何去何从 , 这是台积电高层一直深思的问题 。 经过种种现实洗礼 , 他们最后发现 , 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化 , 台湾才是其最值得信赖的热土 , 也是其防范各种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