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早餐你相信“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吗?( 二 )


十七年败局
财经早餐你相信“维维豆奶,欢乐开怀”吗?
本文插图

崔桂亮始终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产品单一 , 公司生存完全依靠维维豆奶 。
通常 , 在这个问题上 , 有两种解决方法 。
第一 , 将单一产品做成“无敌”状态 , 突破产品本身 , 成为文化、社会等多重意义的符号 。 比如 , 可口可乐 。
第二 , 多元化 。
崔桂亮选择了后者 。
上市之后 , 维维豆奶开始了长达17年的疯狂多元化之路——
2002年 , 进军乳品行业 。 新建牛奶品牌“天山雪” , 组建新疆维维天山雪乳业有限公司 , 至今该品牌仍是二线品牌 。
2006年 , 进军酒业 。 以8000万元的对价收购了双沟酒业38.27%的股权 。
2007年 , 进军房地产业 。 联合中粮成立房地产公司 , 随后发展不顺退出 。
2009年 , 仍是发力酒业 。 将原本盈利的双沟酒业出售 , 随即以3.48亿元收购枝江酒业51%的股份 。
2011年 , 进军煤炭行业 。 收购了一家煤化公司 , 次年该公司巨亏2000万元 。
2013年 , 进军茶叶行业 。 以7650万元收购了湖南省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51%的股权 , 但一年后 , 茶类收入开始持续下降 。
这一系列多元化发展令外界瞠目结舌 。 如果说 , 从豆奶到乳业的跨界还能令人明白 , 那么 , 进军酒业、房地产、甚至煤炭的跨界就着实令人费解了 。 总结来说 , 崔桂亮的思路是“追热点” , 当下哪一行赚钱就进军哪一行 。 而无一例外的是 , 所有多元化尝试全部以失败告终 。
这令隐藏在昔日“豆奶大王”背后的企业问题暴露无遗:家族企业 , 管理混乱 。
一位接近维维的行业人士表示 , 维维豆奶目前的惨淡经营并不完全是多元化所致 , 内部管理混乱也是原因之一 。 维维集团的管理层很固定 , 体系内基本都沾亲带故 , 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 。 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业化素养整体不高 , 难以作出大的改革或调整 。 在多元化的巨大改革面前 , 这样的企业治理结构缺乏灵活性 。
2017年 , 维维豆奶痛定思痛 , 决定砍掉多元化发展思路 , 专心做豆奶主业 。 然而 , 这也已经晚了 。 2017年 , 国内豆奶的整体销量为109万吨 , 维维豆奶的销量只有8.66万吨 , 市场占有率不到10% , 和二十多年前85%市占率的王者之风形成迥然对比 。
更可怕的是 , 此时 , 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已经杀成了一片红海 , 豆奶、椰奶、核桃奶、杏仁奶 , 四大细分行业混战 , 你抢我夺 , 巨头林立 。 椰树牌椰汁、维他奶、豆本豆、六个核桃、承德露露、伊利、蒙牛……这一个市场 , 早已不是维维豆奶的一家天下 。 《2019-2025年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 在整个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内 , 维维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51% 。
业绩随之每况愈下 。
2017年-2019年 , 营业收入分别为46.47亿元、50.33亿元、50.39亿元 , 增速分别为4.1%、8.32%、0.12% , 营收增速连续三年不足10% , 且2019年增速已不足1% 。
2017年-2019年 ,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2亿元、0.65亿元、0.73亿元 , 扣非净利润则连续三年亏损 , 分别亏损0.86亿元、0.29亿元、0.19亿元 , 盈利能力薄弱 。
2017年-2019年 , 资产负债率为60.2%、67.3%、68.6% , 行业均值分别为34.2%、36.2%、33.8% 。 2019年年报显示 ,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26.5亿元 , 短期借款高达39.3亿元 , 偿债能力堪忧 。
产品老化问题也日益严重 , 新品开发不尽如人意 。 从研发费用看 , 近两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48万元、182万元 , 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11%、0.036% , 明显低于行业竞品香飘飘和养元饮品 。
一向看多的分析师们也不再看好 。 慧博投研资讯显示 , 最近的维维股份分析师推荐还停留在2018年 , 此后至今 , 都没有分析师再推荐持有和买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