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工:相信策划,等于相信骗子
刘工:相信策划 , 等于相信骗子自改革开放以来 , 一茬一茬的大学教授以“策划”为业 , 雨后春笋的“策划公司”、“策划人”粉墨登场 , 像江湖骗子活跃在央企、国企、民企 , 甚至官场 。“策划”一词在中国的出现始于汉代 , 西汉刘安的《淮南鸿烈·要略》中有“擘画人事之终始也” , 南朝《后汉书·隗嚣传》中有“是以功名终申 , 策画复得 。 ”其中“擘画”、“策画”者与“策划”同义 。 根据1988年12月版《汉语大字典》、1978年10月版《中华大字典》、1980年8月版《辞海》总共51个义项的解释 , 其最根本的含义是“出谋划策” 。不难理解 , 策划是一种思想力和行动力的行为 。 现在策划业成为一种职业化 , 既是职业 , 就必定要有职业化的规范予以界定和制约 。 如果 , 策划在前职业化时期表现出的“点子公司”以“卖点子”为职业 , 那么 , 对于这一现象 , 我们应当进行全面的、客观的、理性的评价 。 尽管有个别“策划人”后来因为诈骗罪而入狱 , 但策划的知识价值和策划成为职业这两大基本观念 , 却得到了正确的发展 。 无疑 , “出卖点子”为职业的人们 , 在为中国策划人职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功不可没的 。东方习称“策划” , 西方惯用“咨询” , 日本常用“企划” , 概念等同 。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委会的定义为:“策划是一种程序 , 其本质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 。 ”西方将提供信息与智慧服务的产业称为咨询业 , 其作为职业与学科 , 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有了很大发展 , 至今已是学理扎实、范畴清晰、行业规范准确 , 行业组织完善的职业化 。 由此可见 , “咨询”与“策划”都是智慧与信息服务 , 都有一定程序与规范 , 其内涵与外延基本上是一致的 , 因此 , 在中国 , 许多人混用“咨询”与“策划”概念并无大碍 。策划是找出事物的因果关系 , 衡度未来可采取之途径 , 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 , 即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 , 何时做 , 如何做 , 谁来做 。 策划人永远是企业的盟友但不是自己人 , 他们负责向企业决策人提供决策建议 , 代表决策人将决策建议向中下层管理人员宣讲 , 代表决策人督导和监控企业的运行 , 但他们不能对中下层发号指令 , 更不能越俎代庖、挺身而出 , 直接管理和操控企业 。 如果真是成了管理者 , 就必须马上转换角色变成职业经理人 , 而辞去策划人的角色 , 否则两种角色会产生冲撞 。 决策咨询人取费于企业决策人 , 就必须对企业决策人和企业的根本利益负责 , 因此 , 其权力、责任、工作评估、业绩界定均来自企业决策人 , 而不是全体企业员工 。策划人要清楚地认识自己 , 策划是智慧与信息服务行业 , 企业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 , 有些是策划人力所能及的或力不从心的 。 因此 , 要知晓可为不可为的评估 。 比如 , 有些类似产品质量不好、产品结构老化、技术淘汰、行业性亏损等因素并不是策划人所能解决的问题 。 我的有些同行 , 在服务某企业时候 , 总是试图把自己包装成为救世主 。 发展、赚钱的理论一套又一套 。 结果 , 灰头土脸地向企业要钱的时候 , 却一套招术也没了 。 由此感悟 , 策划人不要试图成为救世主 。现在 , 中国当下的策划业历经30余年的风雨 , 已从“个人英雄主义时代”向“群体时代”过渡 。 策划毕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 , 而是群体努力的结果 , 是智力群体与实力群体强强联合的结果 。 这一点策划业有别于单纯的广告业 , 由于广告业的优势在媒体 , 而策划业的优势在智力群体 , 由此 , 策划业的发展既迅速又悲喜交加 。策划业内产生离心力的概率通常比较高 , 由于策划人心理浮躁而导致人人都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发、一夜致富 , 这是急功近利的行业病所致 。 于是乎一家企业策划一成功 , 就会有众多人称是该企业的策划人 , “个案”写进了自己的杜撰 。如果比较东西方策划业 , 西方早已进入组织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时期 , 而中国尚停留在个人化、灵感化、炒作化时代 , 过度的炒作必定是饮鸠止渴 。 策划人是谋士 , 是用智慧服务的从业人员 。 工作目标是提升其信息科技的含金量 , 既不能越位服务主体 , 也不能盲目评估自身的工作与业绩 。 策划师只是社会分工合作环节中的一种普通职业 , 既不见得特别聪明 , 更不可能灵光闪现 , 神化会导致妖魔化和巫化 , 这不是科学和明智的态度 , 不要将自己包装成明星 , 冠给自己是“策划大师”头衔 , 夸大“个案”的辉煌 , 极容易炫鬻 , 策划就是策划人的工作 , 务实的工作态度 , 扎实的专业基础 , 良好的职业品行才是策划人从业的根本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剧 , 国际化视野已成为必然要求 。 信息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 , 为中国策划业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 策划也要求质量 , 有人强调策划的风格 , 其实风格是自身的 , 是自然的东西 , 策划工作的基础问题是科学性 , 不是胆子大小的问题 , 现在有些策划的复制现象尤为严重 。 因此 , 规范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程序化作业、透明化取费、职业化角色、共享化资讯 , 都是国际策划界的共识与宝贵经验 , 是中国咨询策划界必须补上的一课 。 因此 , 中国策划业的操作必须本土化 。
推荐阅读
- 法媒:疫情让中国人更加相信爱情(斜眼)
- 相信美国司法制度会公正处理虐杀黑人警察
- 第一次会痛,但直男一定要试试
- 马先生|陕西965万元大奖得主:不敢相信、头是懵的、回不过神
- 东莞|千万别相信这样的“老板”,东莞这个女主播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 孟晚舟未能获释 任正非:相信不会被引渡
- 不相信眼泪的美国,如今深陷生死场
- 王二麻子的话还有谁相信
- 刘工:论丐帮爱国
- 文韬武略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