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咪俱乐部“爸爸、妈妈,回家吧,好不好”,留守儿童问题依旧是社会痛点( 二 )



妈咪俱乐部“爸爸、妈妈,回家吧,好不好”,留守儿童问题依旧是社会痛点
本文插图

留守儿童和父母的联系关乎心理健康
根据白皮书对2170农村场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进行的调查 , 留守经历特征对依恋关系、自主性的影响大不同 。 在父母都外出对家庭中 , 儿童三岁前第一次外出的占比高达43% 。
幼儿时期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陪伴 , 缺乏父母关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生理健康发展 , 过早和父母分离 , 可能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 。
心理问题不可忽略
缺少父母的陪伴影响留守儿童的社交健康 , 在白皮书研究报告中 , 留守儿童的心理地位不确定性较高 , 即这类儿童容易产生社交障碍和社交回避心理 , 具体的 , 缺父留守儿童心理地位不确定性要高于缺母留守儿童 。

妈咪俱乐部“爸爸、妈妈,回家吧,好不好”,留守儿童问题依旧是社会痛点
本文插图

在亲子关系中 , 母亲是温柔的港湾 , 而父亲是坚强的后盾 , 但距离之下孩子既感受不到母亲的爱 , 也无法获得父亲的力量 。
其内心往往更加脆弱 , 面对打击或消极对待 , 延伸问题看待 , 儿童遭受暴力对待所引发的问题也会更加严重 。 遭受暴力导致儿童自尊受到伤害 , 情绪力、抗逆力已经社交力都会受影响下降 , 最高下降程度可达10.6% 。
校园和家庭是暴力发生的主要场所 , 其中躯体暴力主要来源于校园 , 具体表现包括校园霸凌、老师体罚等等;
精神暴力主要体现在家庭领域 , 留守儿童遭受辱骂和歧视的精神暴力情况普遍 , 发生率高达86% 。 在研究总样本中 , 留守儿童遭遇精神暴力的总发生率高达91.3% 。 改变社会对留守问题的认知亟待加强 。

妈咪俱乐部“爸爸、妈妈,回家吧,好不好”,留守儿童问题依旧是社会痛点
本文插图

亲子依恋走向极端
亲子依恋方面 , 父母外出由亲戚照料的孩子依恋焦虑程度高 , 同父母的联系频率越低焦虑水平越高 。 以焦虑心理发展的行为极端表现为极度渴望得到爱 , 或冷暴力程度的排斥 , 无论是哪一种 , 分离给孩子带来的痛苦都可想而知 。
逃避现实
在社交软件、网络游戏方面 , 留守儿童的使用比例较高 , 这也是家长需要注意的一点 。 生活的部分缺失会让孩子更倾向于投入到网络世界中寻找快感和认可 。 对此留守家长有必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引导 , 强化孩子的自主性和行为主动性 , 同时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监督环境 , 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

妈咪俱乐部“爸爸、妈妈,回家吧,好不好”,留守儿童问题依旧是社会痛点
本文插图
【妈咪俱乐部“爸爸、妈妈,回家吧,好不好”,留守儿童问题依旧是社会痛点】

面对留守儿童问题 , 家长、社会应该做些什么
留守儿童问题不光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 从父母本身的角度来看 , 陪伴缺失、家庭教育缺失会给孩子的人生带来不好的影响 , 但现实所迫等情况下 , 如何在“不得不”的条件下做到更好以弥补孩子心中的缺失感成为了重中之重 。
留守儿童父母应该与子女加强联系 , 并且是高质量的联系 , 关注孩子的生活、心理健康状况 。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回家陪陪孩子 , 或利用假期接孩子到自己所在的城市 。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也在努力 , 长期缺少陪伴的孩子普遍缺乏精神“养料” , 父母在缺乏陪伴和照顾的情况下 , 精神力量的给予有必要加强 。
来自社会的力量同样有所作为 , 农村经济的发展 , 教育资源的提供都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 当然发展农村经济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随着城乡经济发展更加平均 , 年青一代不再背井离乡值得期待 。 而在当下 , 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有望缓解留守儿童问题 , 让更多的赴城务工人员不用为子女教育发愁 。 行动之外对待留守儿童社会态度的转变也不容忽视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希望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奋发勉进健康成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