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安德鲁和费莱彻两人物,看待《爆裂鼓手》:人物情绪的触动

2014年由美国新锐导演达米恩·查雷泽执导的影片《爆裂鼓手》 , 获得第8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等多项奥斯卡提名 , 更是获得最佳剪辑奖与最佳音效奖 , 本片的画面与声音的视听语言配合是该影片的绝佳之处 。
「」以安德鲁和费莱彻两人物,看待《爆裂鼓手》:人物情绪的触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爆裂鼓手》的故事十分简单 , 主要讲述了大一新生安德鲁(Andrew)如何在魔鬼导师弗莱彻(Fletcher)的指导下 , 挑战极限、逼迫自己成为最顶尖的爵士乐鼓手的故事 。《爆裂鼓手》的主题是励志的 , 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整个故事的基调是黑暗的 , 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反成功学、反主流价值观的黑色残酷影片 。但如此的基调 , 也不乏其中蕴含的真实感 。
「」以安德鲁和费莱彻两人物,看待《爆裂鼓手》:人物情绪的触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著名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中有言:"真实感是电影的生命" , 电影通过影像来模拟、甚至复原现实世界 , 影片的创作者们(摄影、后期剪辑、灯光、音响等)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准确演绎 。
关于本片剧情与精神内核的分析已有很多 , 在本文中 , 我将从影片【看不见的手】——视听层面来剖析画面与声音是如何搭配的 , 并结合片段来阐述视听语言对安德鲁和费莱彻的情绪触动 。安德鲁:以特写之镜 , 划出人物弧光特写
对安德鲁的拍摄绝大多数使用特写镜头 。电影特写镜头能够帮助观众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核心 , 直接表现人物外在细节与复杂的情感变化 。
比如 , 当弗莱彻偏执又苛刻地要求三名鼓手弹奏出400拍的节奏时 , 这场折磨历经3个小时 , 三位鼓手轮番上阵 , 当拍摄其他两位鼓手时镜头只是取中景 。但当安德鲁弹奏时却使用特写镜头 , 清晰地呈现着安德鲁狰狞的表情、痛苦的体感以及胳膊手臂上绷紧的肌肉还有汗水浸湿的领口 。无一不是告诉观者 , 这场情绪的折磨才刚刚开始 。
「」以安德鲁和费莱彻两人物,看待《爆裂鼓手》:人物情绪的触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安德鲁与女友分手后 , 长时间、高强度地练习 , 导致手上的虎口处皮开肉绽 , 安德鲁甚至逐渐走向崩溃、并在愤怒之下用拳头砸烂鼓面 , 并将流血的手插入冰块之中 , 红得发黑的鲜血迅速在白色冰块之中渗透开来 。这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可以将安德鲁追求极致时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以大量的特写镜头给人物以升华 , 以情绪表现绘制安德鲁这一人物状态 。
「」以安德鲁和费莱彻两人物,看待《爆裂鼓手》:人物情绪的触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物弧光
纵观全片中的人物弧光 , 安德鲁可以说是经历了由"人"到"魔"的巨大转变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与最后一个镜头最能对比出安德鲁人物转变 。
影片伊始于一场黑幕、鼓声渐起 , 我们看到安德鲁在空旷的学校走廊中独自击鼓 , 此时整个画面为暗调 , 更让练习的单调鼓声听起来仅仅是节奏与音符的拼接 , 没有情感与意义的迸发、激情与色彩的碰撞 。而弗莱彻的突然出现打断安德鲁的练习 , 弗莱彻测试安德鲁的基本功 , 却又在打鼓时突然离去 , 此时安德鲁是一名懵懂的大一新生 , 渴望加入名师弗莱彻的乐队、完全受弗莱彻支配 。
「」以安德鲁和费莱彻两人物,看待《爆裂鼓手》:人物情绪的触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影片的结尾 , 虽然安德鲁的潜力与天赋已经在弗莱彻的帮助下完全开发 , 但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已是伤痕累累、饱受打击 。本是崇拜弗莱彻开始 , 却以怀恨结束 , 这一情绪的巨大反差 , 却让观者的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共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