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灿然黄灿然:杜甫到晚年依然会向年轻诗人学习,如今的诗人却急于早熟 | 访谈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黄灿然:杜甫到晚年依然会向年轻诗人学习 , 如今的诗人却急于早熟 | 访谈
黄灿然黄灿然:杜甫到晚年依然会向年轻诗人学习,如今的诗人却急于早熟 | 访谈
本文插图

为什么许多诗人写作的巅峰期是在35岁之前?为什么一个世界性的诗人 , 翻译进来的作品却常常集中于某个风格而忽略了他的丰富性?完全理解中国传统诗歌存在多大难度?
下面这篇对话来自本报采访人员与诗人、翻译家黄灿然 , 涉及对诗歌创作、翻译、传统与现代等多个维度的话题 , 比如近期BBC拍摄的杜甫纪录片让我们看到中外读者对杜甫诗歌的丰富性有不同的理解 , 黄灿然也谈到了这点 , 却指出“像杜甫这样的诗歌 , 除非你是很专业的读者 , 你才能读出他的厉害之处 , 也才能接通它的诗魂” , 他将如何解释背后的原因?
黄灿然黄灿然:杜甫到晚年依然会向年轻诗人学习,如今的诗人却急于早熟 | 访谈
本文插图

黄灿然画像 , 郭天容 绘
01
“眼下诗人写诗的能量 , 只是停留在三十五岁前 。 ”
傅小平: 虽然诗人们对诗歌的理解各各不同 , 但基本上都会说到一个词:成熟 。 换一种说法即是 , 完成度?一首诗歌是否成熟 , 或者是否达到一定的完成度 , 是衡量其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准 。 在你看来 , 所谓成熟 , 或有很好的完成度 , 包含了哪些条件?
黄灿然:这个成熟有各种指标 。 就诗人的成长、发展而言 , 多数诗人都会经历青年期、成熟期和晚年期 。 从世俗的角度看 , 他们在不同年纪都有不同的表现 , 青少年时代会比较多破坏性、革命性 , 或者说是浪漫无羁的东西 。 但一个真正诗人到了一定年纪 , 就会检点自己 , 发展自己 , 矫正自己 , 就会剔除掉属于冲动型的部分 。 当他能动用各种经验 , 并且用那种放射性 , 而不是极端的思维 , 用各种经验来写 , 他写出来的诗可能就非常不一样了 。 所以 , 诗人的成熟度跟年龄有关 , 按但丁的说法 , 最主要在三十五岁那年 。 三十五岁这个年龄是很重要的标志 , 可能没那么严格 , 但加减就在三两岁吧 , 不会很多 。 第二 , 从诗歌的传统来说 , 我们的古典诗 , 到唐代就成熟了 , 宋代是诗歌成熟之后的另一个开始 , 或者重新发展 。 这就像建一个房子一样 , 唐代的时候 , 已经把诗歌的框架搭好了 , 装修进行得差不多了 , 其他很多东西也都具备了 。 到了宋代 , 也就是对房子进行翻修、补充、扩建什么的 , 慢慢到了明清 , 房子破败了 , 住在里面的人也散了 , 这个时候是继续留在这里 , 还是再重新来过 , 就是个问题了 。 那么 , 一个诗人成熟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 又是哪些原因使得诗人成熟 , 这里面可能有社会原因、政治原因等等 , 但主要还是诗人本身积淀的原因 ,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诗人有一个问题 , 就是他们主要的创作期 , 一般都集中在三十五岁之前 , 即使他们在这之后还写一点 , 也没有让自己的诗歌技艺充分发展起来 , 这就造成一个后遗症 , 就是说 , 很多诗人的欣赏水平 , 也停留把三十五岁以内的框架里 , 他们对诗歌语言的感受力也停滞不前 , 不仅诗人写诗是这样 , 好多诗歌翻译家也是这样 , 他们在诗歌审美上的局限 , 也决定了他们不能很好欣赏国外诗人在不同年龄阶段 , 尤其是在三十五岁以后写的诗 。 这种种原因又使得好多读者接受来自诗歌的熏陶受限 , 现代的诗歌在他们眼里最后 , 也就只剩下那么一个浪漫的概念 。
傅小平: 也难怪读很多翻译过来的现代诗 , 我读来读去都觉得是浪漫的抒情诗 。 读这样的译本 , 你会觉得那些二十世纪大诗人没什么出息 , 完全是步拜伦、雪莱、普希金等前辈诗人的后尘 , 在语言和形式上更是没有什么发展、创新 。 实际上 , 诗歌变化之大远远超出其他体裁 。 就像你说的 , 这是一个带有综合性的问题 , 但也许还有现实层面的影响吧 。 我听说过一句话 , 大意是三十岁或三十五岁往上 , 还能继续写好诗的诗人 , 才算是真正的诗人 。 但我们的诗人写诗写到那个年纪 , 在社会上也混成个人物了 , 年少时那种燃烧的激情不再了 , 最开始的那种淳朴之心不再了 , 也就慢慢懒于锤炼诗艺了 。 诗歌越是写到后来越难写啊 , 说是艰苦的修行也不为过 。 既然该得的也都得了 , 也明知往上走太辛苦 , 就混着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