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清代仕女画在江南极受欢迎 , 画中无论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仙女甚至花木兰等都有着相似的柳腰、细目与樱唇 , 风格崇尚淡雅飘逸 , 这一特点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对外正式开放的“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得到 。
从苏州博物馆获悉 , 这一特展汇集了苏博馆藏仕女画精品 , 时间跨度从清代中期至近现代 , 其作者既有仕女画名家如费丹旭、改琦等 , 也有一些颇有特点的小名家作品 。 值得注意的是 , 清代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虽然婉约娴静 , 但却失去了唐、宋时代仕女画健康舒展的画风 。

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本文插图

清代费丹旭长子费以耕的仕女画局部

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本文插图

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本文插图

苏博展览现场的古装女子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 , “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展出现场 , ****采访人员看到 , 除了展厅里的古代佳丽 , 展厅外也不时可见着古装的江南女子 , 画中佳丽与画外佳丽 , 相映相衬 , 让人感受到一种江南的婉约娴静 。
仕女画 , 一作“士女画” , 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专门题材 , 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 , 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 。 传为顾恺之作品的唐宋摹本是现存最早的仕女画 , 也代表了魏晋时期的仕女画风格 , 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而唐代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则是现实中的贵妇 , 通过对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 , 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五代、宋、元时期 , 世俗、平民女子题材开始出现于画家笔下;明、清时期 , 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 , 仕女画的表现范围已从最初的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 。

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本文插图

胡锡珪《二乔观书图》局部
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本文插图

费丹旭仕女册之一

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本文插图

清代蒋洽仕女扇面
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 , 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 。 仕女画的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 , 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 , 因此 , 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 。
明清时期 , 中国古代仕女画最为兴盛的时代一一《红楼梦》开篇中叙“金陵十二钗册” , 每一钗皆系写一图 , 以寓言其生平遭际之況 , 画面除了以自然物象来间接暗示之外 , 其中多以仕女为意象来直接表现 。

澎湃新闻网苏博新展:相遇清代名家的笔下仕女
本文插图

苏博展出现场
据苏州博物馆介绍 , 此次展览汇集了馆藏仕女画精品 , 时间跨度从清代中期至近现代 , 其作者既有仕女画名家如费丹旭、改琦 , 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而难得见的小名家 。 画面构图或取庭园一角 , 或状国阁之内 , 或在芳草之地 , 或行山水之间;配之以梧竹蕉石之景 , 而尤喜点缀春柳与梅花;情态或吹箫于花树之下、或拈毫于红窗之前、或嬉戏于家庭之内 , 亦有女红、葬花之属 。 形式上立轴、屏条、手卷、团扇、摺扇、册页皆有 , 技法则水墨写意工笔设色以及浅绛、白描兼备 , 风格以工细秀淡为主 , 意境则以婉约娴静为尚 。 明清以来江南国秀之美 , 于此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