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故事的故事”——非遗项目类长篇小说创作谈( 二 )


滩头“故事的故事”——非遗项目类长篇小说创作谈
本文插图

滩头年画:《老鼠嫁女》图
滩头“故事的故事”——非遗项目类长篇小说创作谈
本文插图

滩头年画:《西湖借伞》图
文学创作不止简单地缝合 , 它需要升华 , 需要高度 , 对作者来说 , 要做的是如何技巧地将这些元素在叙事中不动声色地予以融入 , 从而让读者深层次地了解滩头的纸文化 。 创作非遗项目类长篇小说的目的就是以另一种手法推介该项目 , 这是创作非遗类长篇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
长篇小说的创作 , 人物是第一要素 。 滩头年画众多资料中 , 只有一个人物 , 那就是绰号“王猴子”的王东元 , 这个人还只是一个传说 , 这就意味着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要塑造 。 若用众多市井人物围绕滩头年画编织叙说一个故事 , 不管这个故事铺设得有多巧妙 , 作品总会失掉一些厚重感 。 滩头曾流传香粉纸上贡给慈禧太后的说法 , 我借此塑造了一个生产香粉纸贡品的名商巨贾 , 其生意通达三江四海 , 坐拥广厦华堂 , 利用上贡香粉纸之机 , 将滩头年画带入宫廷 , 从而引起朝廷对滩头年画的垂青 , 下旨遴选滩头年画为贡品 , 以致众多商家为争夺选贡头筹 , 三年三次选贡 , 官府民间为此丢了五条性命 。 “王猴子”这个人物在滩头年画商贾中的地位有如神灵 , 是不能或缺的 , 作品中我把他塑造成菩萨 , 这就更添了其在年画商心中的神秘 。 这样 , 小说的历史厚重感便出来了 。
滩头人打小面对自家的门神像、厨房的灶神像 , 年画文化开始启蒙他们的心智 , 代代相传 , 形成了他们对年画的独有认知 。 在创作过程中 , 这些必须得以在小说中表现出来 , 让读者感觉到滩头人身上独有的文化特质 。 滩头人对纸文化的认知是潜移默化式的 , 小说的表现手法应该体现在他们的日常口语、生活环境 , 唯有如此 , 才能促进小说创作的发展和完美 。 好在我的家乡距滩头不到二十里 , 自小就感受滩头年画的吉祥民俗 , 小说创作起来则得心应手 , 驾轻就熟 。
创作《滩京府》的目的是让读者透过小说了解年画 , 透过年画了解历史 。 《滩京府》叙说了滩头年画的发展缩影 , 也记录了灵气逼人的楚南民俗 。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