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在盼着“复赛”

为什么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在盼着“复赛”
文 | 互联网指北欧洲疫情怎么样了?从球迷视角来看:大概率快好了 , 毕竟那些因为疫情被迫中断的体育联赛 , 已经开始张罗着复赛了 。比如五大联赛之一的德甲 , 本周末(5月16日)就将重新拉开帷幕 , 并且还为了保证联赛的如期恢复 , 德甲职业联盟还制订了长达41页的复赛指南 , 针对如何比赛、如何训练、如何赛场组织做了详细的指导 。但在球员和俱乐部眼里 , 疫情好转可能仅仅是事情的一方面 , 更重要的因素在于经济 。以同为五大联赛的英超为例 , 据媒体报道 , 如果英超联赛不能在7月底完整结束 , 那么按照合同条款 , 英超联盟将面临高达7.5亿英镑的转播方赔偿——按照原本计划 , 这笔钱本应该分红给各家俱乐部 , 是商业开发能力较弱的中下游球队 , 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法甲联赛受到的影响更加直观 。 由于联赛被提前结束并按照已有排名决定升降级 , 亚眠俱乐部与亚眠市政府决定联合起诉法国职业足球联盟 , 因为如果不能完成剩下的比赛、如果强行让亚眠去踢二级联赛法乙 , 这会对“整座城市的经济(包括就业和投资环境)以及城市影响力 , 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再考虑到各种球队破产、球员减薪、欧足联放款财务审核标准等新闻 ,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复赛已经这件事 ,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因为实在是顶不住了 。为什么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在盼着“复赛”
(国内也有类似的讨论 , 比如“假如联赛能够早点恢复 , 天津天海是不是就能保住”)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迫不得已” , 让职业体育的复杂性有机会保无保留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 并具象化为一连串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出建设性的答案:职业体育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生意?职业联赛、职业俱乐部、职业运动员各自有什么样的分工?欧洲足坛和NBA顶级球星动辄千万上亿的工资 , 这些钱究竟是哪来的?各家创收时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 又有哪些不能碰的禁区?为什么说中超、CBA这些国内职业联赛距离离真正的职业化还差得很远?谁是职业体育的衣食父母?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 , 全球绝大多数职业体育都在2020紧急按下了暂停键 。 出于安全考虑 , 大部分国家的比赛都还没有恢复 , 但也有一些已经抢先进行了重启 。比如在4月中旬 , 中国台湾省的SBL(Super Basketball League)成为了全球首个复赛的职业篮球联赛——也让这个冷门联赛获得了一个特殊的身份:由于NBA、CBA等主流篮球赛事全面停摆 , SBL“意外”成为了全世界职业篮球领域里 , 仅存的正规联赛 。为什么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在盼着“复赛”
“硕果仅存”带来的好处非常直观 。 最后的总决赛 , FIBA(国际篮联)与转播方合作进行了全球直播 , 《福布斯》和《纽约时报》都派出专栏采访人员进行了复盘 。 决出冠军的G6单场在线观众超过了84万人 , 远远超过了这项赛事此前的历史巅峰 。你看 , 一个多月没比赛看 , 疫情都把篮球迷们憋成什么样了 。足球方面也能找到类似的例子 。 在全球足球长期仅有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和尼加拉瓜三个“不知名联赛”的情况下 , 5月8日率先正式恢复的韩国K联赛瞬间变成了“全球最顶级赛事” , 吸引到了大量的关注 。 全北现代对水原三星的揭幕战 , 包括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在内的15个国家的17家电视台都进行了现场转播 , ESPN等各大主流媒体都首次购买了赛季转播权 。为什么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在盼着“复赛”
不过在提前复赛获得收益这件事上 , K联赛更加典型 , 因为台湾的SBL篮球联赛毕竟体量有限 , 更多只是赚了个短暂的热点 , 而韩国K联赛的抢先重启却拿到了实打实的经济利益 。毕竟 , 转播费现在对于职业体育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自打BBC上世纪30年代把摄像机扛进球场 , 电视台就成为了宣传足球等职业体育最广泛的渠道 , 也很快就变成了各项运动的最大金主 。 目前 , 除了少量拥有大量赞助商的顶级豪门之外 , 转播费就是欧洲绝大多数足球俱乐部的最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德勤公布的2018-19俱乐部财政报告 , 欧洲营收最高的前5位俱乐部总收入已经全都超过了6亿欧元 , 他们最主要的创收就来自赞助等商业发展 。 不过6-20位最主要的收入就变成了转播费收入 , 而且这一块的所占比例随着排名降低会不断攀升 。为什么所有的体育赛事都在盼着“复赛”
在英格兰 , 正是天空体育出资促成了英超当年的独立 , 也是不断疯涨的全球转播费让整个联赛变成了足球财富顶端的代表 。在德国 , 2003年全球最大传媒集团基尔希突然破产 , 把德甲和德乙一大半球队一起拖进了生死边缘 。 多特蒙德等数家俱乐部都紧缩银根才涉险过关 , 从此奠定了德甲精打细算、财政健康的基调 。在大洋彼岸的北美职业体育 , 转播费同样是最大的收入来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