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千里谈谈中国古代御厨机构的发展( 二 )


2、尚食局的分配十分细化 , 专人专职
尚食局首席女官为尚食 , 下有司膳、司酝、司药、司饎 。 另有食医 。
尚食二人 , 掌供膳羞品齐 。 总司膳、司酝、司药、司饎(xi , 一声 , 指熟食) 。 凡进食 , 先尝 。
司酝(指酒的酿造)、典酝、掌酝各二人 , 掌酒醴(li , 三声 , 甜酒 。 )饮 , 以时进御 。
3、各司其职 , 御膳逐步发展盛大
明人《宫廷睹记》载光禄寺拟定好三餐菜单 , 交于皇帝过目 , 再转交尚膳监烹调 , 最后由尚食局伺候用餐 。
唐朝开国初期 , 百废待兴 , 万象更新 。 皇帝多节约俭省 , 不喜浮华 。 等到国家安定下来 , 在御膳这一方面也就变得越发奢侈 。

雁千里谈谈中国古代御厨机构的发展
本文插图

唐朝御膳 , 无论是色彩 , 摆盘 , 还是味道 , 都十分考究;据史书记载:“御厨进撰 , 凡器用有少府监进者 , 用九灯食 , 以牙盘九枚装食味于於其间 , 置上前 。 亦谓之‘看食’ 。 ”从食器来看 , 也不难发现唐朝国君的餐饮已经变得十分隆重 。
4、御膳房的“用武之地”受到宗教影响
道教作为“养生”宗教 , 当时给唐朝御膳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 食治也成为了强身健体的一种有效疗法 。 “食能排泄安脏腑 , 悦神爽志 , 以滋养气血 。 ”
在唐朝 , 宫廷宴会也与历朝历代一样 , 随着国家的兴衰而一步步演变着 。 虽并不是因为胡吃海喝导致朝代更迭 , 但宫廷饮食的变迁却也展现出各朝各代的国运兴衰与历代帝王们命运的起伏跌宕 。 三、为何清朝御膳房“看起来”是历朝历代最为气派的?
1、 清宫御厨受到太官统一管辖 , 也更容易以权谋私 。
清朝宫中的御膳管理机构演化为光禄寺和内务府 。 所有的食材调配要从光禄寺和内务府这两个机构统一出入 。
光禄寺主要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 。

雁千里谈谈中国古代御厨机构的发展
本文插图

清朝光禄寺下设四个署别 , 每署主要官员为署正 。 1、珍羞署署正:掌管宫廷宴会 , 祭祀2、良酝署署正:主管酒品酿造 , 用于进献御前 , 赏赐朝臣 , 与异邦外交赠送、掌醢(hǎi)署署正:掌供醢醯(xī hǎi)之物:指将各种肉类做成肉酱 , 以供御膳 。 4、太官署署正:总管官员 , 统领光禄寺 。
2、康熙帝的御膳资费已经受到御膳房的主观控制
清人笔记 《居易续录》:“停卫传示上用食单 , 每日止肉九介 , 米三升 , 它物称是 。 ”侍卫向大臣们展示康熙皇帝的用膳清单 , 每天只用九斤肉、三升米 , 其它物品的价值差不多与九斤肉和三升米加起来差不多 。
可康熙皇帝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饭量?御膳房的开销为何会如此巨大?事实上 , 任何一个人一天都不可能吃掉十八斤肉与上六升米 。
其实 , 这些食材并不全是御膳房消耗掉的 , 也不可能是康熙皇帝一个人吃掉的 。
御膳房每日为康熙皇帝准备两正餐 , 但康熙帝也不见得会吃 , 他更喜欢去吃皇后妃嫔们准备的餐食 , 而御膳房这些则会赏赐给一些大臣或者一些妃嫔 , 甚至会赏赐给一些下人 。 久而久之 , 便成为了清朝统治者的恩典 。
3、御膳房中饱私囊 , 借机谋私
【雁千里谈谈中国古代御厨机构的发展】御膳房的开销巨大除了上述原因 , 更是因为吃的“贵” 。 毕竟是皇家御膳 , 又怎可能同寻常老百姓家比 。
根据民国人编纂的《清宫述闻》得知 , 皇帝想吃果馅饼 , 吩咐御膳房筹备 , 等到第二日 , 御膳房中剥果者 , 起面者的工费以及原材料的花费已经超过了十两黄金!而事实上 , 只需要五文钱 , 便可以在东华门口买上一大盒子的!足见皇家膳食用料、工序之考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