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传扬“三国”那段历史 陈寿与罗贯中谁的影响更大( 二 )


「三国志」传扬“三国”那段历史 陈寿与罗贯中谁的影响更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寿)
蜀降晋后 , 陈寿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晚年多次遭贬 , 屡次受人非议 。元康七年(297年)病逝 , 享年六十五岁 。
后人赞誉陈寿:“破万卷书求索宇宙人生真谛 , 修三国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 , 名本 , 字贯中 。原籍山西并州太原府 , 号湖海散人 , 元末明初小说家 , 《三国演义》作者 。
罗贯中七岁开始在私塾学四书五经 。十四岁时母亲病故 , 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 。后弃商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 。大约公元1345~1355年间 , 他来到了杭州 。
当时 , 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 , 一些杂剧作家 , 也在这里活动 。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 开始文学创作 。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 他已写书十二卷 , 之后数卷写作于洪武四年以后 。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演义》期间 , 他的老师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 , 并在洪武三年逝世 。为了纪念施耐庵 , 罗贯中在完成《三国演义》之后 , 又加工、增补完成了施耐庵的《水浒传》 。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 , 罗贯中七十岁时 , 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庐陵逝世 。
其二 , 史书与小说区别明显 , 陈寿和罗贯中对“三国”同一事件和人物的叙述描写完全不同 , 可谓一实一虚 。
《三国志》是西晋初期编著成书的 , 编纂时间距离三国历史并不久远 , 所以它的真实性颇高 。《三国演义》是一千年后的元末明初时编著的 , 里面融入了历代很多的民间传说 。
诸如 , 陈寿所写刘备“三顾茅庐” , 只有一句“三顾之乃见” 。而罗贯中写此事就笔墨多多了 。细节有诸葛亮在睡觉啊、童子的傲慢态度啊、张飞见状发怒生气等等 , 区别很大 。
陈寿《三国志》中的“隆中对” , 是事件真实经过的记载 。而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 , 则是根据《三国志》改编演绎的 。
「三国志」传扬“三国”那段历史 陈寿与罗贯中谁的影响更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再如 , 关于“桃园三结义” , 《三国志》中没有关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如何结拜为异姓兄弟的记载 , 只是说他们“恩若兄弟” 。
小说中精彩的“三英战吕布” , 在《三国志》记载中则是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 , 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未曾参加 , 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夸张史实 。
还有 , 《三国演义》中关于关羽的英雄事迹 , 也大多是虚构或移花接木:
如:“温酒斩华雄 , 实际是江东猛将孙坚所为;“徐州诛车胄”是刘备的杰作;“斩颜良、诛文丑” , 斩颜良确有其事 , 诛文丑的却是曹操所为 。
人尽皆知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 史实是 , 关羽离开曹操后 , 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 , 并未发生过五关 , 斩六将之事 。而古城会战蔡阳 , 也是刘备干的 。
“华容放曹” , 实际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 , 但是他去晚了 , 使曹操得以逃脱 。
小说中关公“单刀赴会” , 属于本末倒置 。实际是鲁肃单刀会关羽 , “单刀”为军士之佩刀 , 不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
“刮骨疗伤”更是虚构 , 因为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 , 疗伤并非华佗所为 , 可能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
至于关羽死后灵魂追命吕蒙 , 玉泉山显圣等情节 , 不用说自是子虚乌有 。
关于诸葛亮用兵如神 , 《演义》中写得活灵活现 , 而陈寿在《三国志》中说 , 历史上的诸葛亮善于内政治理 , 用兵并非其所长 。


推荐阅读